-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配套中学部编版
6-2插秧歌/杨万里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插秧歌》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被选入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本单元以“劳动”为主题,编排这篇诗歌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古代劳动场景,体会劳动精神,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从内容上看,诗歌生动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劳动场景。诗中田夫抛秧、田妇接秧、小儿拔秧、大儿插秧,各有分工,紧张忙碌却秩序井然。“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诗人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战甲,形象地展现出插秧如战斗般紧张,以及农民在恶劣天气下仍坚持劳作的艰苦,体现出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通过描写农家夫妇的对话及情态,进一步凸显了农事的紧张和农民对劳动的专注,也体现出他们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在文学价值方面,《插秧歌》充分体现了杨万里“诚斋体”的风格特点。语言生动、自然、新鲜、活泼,全诗似率口而出,却充满生活情趣。采用白描手法,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插秧的画面,让读者如临其境。同时,诗中的比喻、问答等手法运用巧妙,使诗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创作技巧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从单元编排来看,它与同单元的其他文本共同构建起对劳动主题的多元呈现,与《芣苢》中古代妇女采摘劳动的欢快不同,《插秧歌》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与紧张,丰富了学生对古代劳动场景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劳动的内涵和价值。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通过诵读《插秧歌》,体会诗歌质朴自然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学习诗中运用的比喻、白描等手法,如“笠是兜鍪蓑是甲”,感受其对塑造形象、营造氛围的作用。在理解诗歌语言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模仿这种生动的语言表达,进行改写、仿写等语言实践活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生活场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行文思路,从开篇对插秧场景的描写,到中间对劳动艰苦的刻画,再到结尾通过对话展现农事紧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透过诗歌的文字,想象插秧的画面,思考诗人如何通过语言展现劳动的艰辛与农民的精神品质,锻炼形象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诗歌描绘的劳动场景美,感受农民在劳动中展现出的勤劳之美、坚韧之美。体会“诚斋体”独特的艺术风格,如语言的活泼风趣、手法的巧妙运用,培养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表达,如为诗歌配画、改写为现代文等,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古代农业生产和劳动生活,认识到劳动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传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体会杨万里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三、教学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描绘的插秧劳动场景,体会农民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体会“诚斋体”的语言特色,如生动、自然、活泼等,学习诗歌运用的白描、比喻等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诗歌的表面文字,深入理解劳动人民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劳动的精神力量,以及这种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诚斋体”的风格特点,并能够在赏析其他诗歌时进行迁移运用,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劳动精神与自身生活实际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意识和习惯。四、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诗经》中的《芣苢》一诗通过重章叠唱,回环往复的方式,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同样是描绘劳动的场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万里的《插秧歌》,看看在杨万里的笔下劳动的情况。《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作者及背景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南宋诗人,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名书室曰“诚斋”。孝宗即位,被荐入朝。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宁宗时致仕,进宝谟阁学士。后奸相当朝,辞官还乡。因秉性刚直,遇事敢言,终未被重用。闲居15年不出,孤愤而卒。初学江西诗派,后焚其少作江西诗体千余首,独立门户,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诗风活脱浏亮,幽默诙谐,自然通俗。工于七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高++中语文++]《+鸿门宴》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高++中语文++]《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教学设计+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高++中语文++]《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高++中语文++]《芣苢》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高++中语文++]《红烛》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高++中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2025年中国氢气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防电磁波面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一体化高压发生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双向遥控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外循环连续浓缩锅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型割稻机/割麦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中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承重型楼/地面变形缝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发动机悬挂支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焊剂综合处理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