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初中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与实施
程铁环胡孟王纯李爱民张望胡岳
摘要:作者以所在学校开展的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指出了信息技术融合的诉求和影响,并以家校联动为切入点,从课程内容构建的角度介绍了信息技术融合劳动教育的适应性方案,总结了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框架要求、实施案例、经验反思。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24)02-0071-03
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
初中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围绕以下三个层次構建:
顶层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导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底层基础—满足课程实施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平台、学校师资队伍和外部资源等。
核心内容—围绕实践场景开展的一系列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新时代劳动教育特质的课程内容与实践方案。
1.“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开展,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在教学场景、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因此,课程的实施需要学生、家长、教师和开发人员共同参与,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①学校主导的联动机制。学校是开展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是串联家长和社会的纽带,更是课程开展、制订培养方案和评估培养成效的核心载体。
②学生需求导向的共享机制。学生是课程实施、家校社联动的最终受益者,围绕课程方案、评价体系、宣传教育等内容开展的活动和评价都要以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课程要求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导向。
③专业队伍构成的联智共育机制。社会高校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中学教师和家长三方做好家庭教育宣传与指导服务活动。
2.软硬件底层平台
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底层是互联网信息技术、智慧农业软硬件平台,以及满足平台运转的教师资力量和资源。
智慧农业软硬件平台包括:①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肥力等农业生产数据的获取来源“智能传感器”;②对农业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控制的物联网软件平台;③根据农业生产信息进行管理评估、病虫害预警、产量预测的数据分析云平台等。
除此之外,还要有满足平台运转的师资力量,即具备信息技术操作、开发和运营能力的教师和专业人才,他们往往由高校、企业、教师等多方构成。
3.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笔者所在学校以智能种植技术为出发点,融合现代农业、生物、信息科技和劳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大纲,设计了多学科交叉课程内容,开发了包括基础知识、社会与技术调查、系列综合实践,以及项目式创新研究等形式的创造性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如下图)。
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为校园植物制作“身份证”
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后选择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小组使用“形色”APP对选择的植物进行识别,了解其科属、习性、养护要点等信息。然后根据识别结果,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并采用图片记录附加文字描述。最后,使用“草料二维码”微信小程序生成静态码。
成果展示:小组制作的植物“身份证”信息和二维码分享给家人、朋友,并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上,科普植物的特性和特点。
案例二:智慧农业植物栽培环境的管理
教学准备:硬件设备—智能种植机、传感器、摄像头、PH试纸;软件工具—“乾坤板”智慧农业软硬件平台、互联网软件信息工具。
课上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智能种植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学生分组操作智能种植机,了解智能设备管理植物栽培环境的功能与操作技巧,并在操作过程中记录数据,观察植物生长。
家庭实操:学生课后根据教师配发的观察记录表,对植物的株高、叶面积、花朵颜色等基础信息进行详尽的追踪记录,并尝试使用土壤湿度计和PH试纸测量土壤湿度和PH值,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条件,调整浇水、施肥等管理措施。
参与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与学生家长对课程评价良好。多数学生认为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锻炼了他们的劳动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且在锻炼中成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学生家长表示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培养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1.以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与喜爱度为标准优化课程内容
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一般是围绕着学生的劳动体验、核心素养开发,是一个典型的素养导向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由于是自上而下的开发逻辑,课程开发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导致课程主题、内容与学生体验割裂。因此,课程开发与优化,必须以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与喜爱度为标准,在课程推进落实的过程中,采用问卷、访谈、观察和记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课程反馈,构建出系统化、实践化、民主化、趣味性、开放性的智能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以立德树人、以劳育人的初心规划课程方案
劳动教育类课程不能只关注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二语文《屈原列传》-ppt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VIP
- 综采工作面转载机设计(附电子CAD图纸).doc
- 2025届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化学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doc
-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美版).pdf VIP
- 参与网络社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全一册.docx VIP
-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笔记.pdf VIP
- 大数据技术应用.pptx VIP
-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docx
- 拍卖师历年考试真题汇总(附答案).pdf VIP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模拟试卷试题完整版(含答案+听力MP3).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