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文《回延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重难点
三、预习检测题
四、中心思想
五、段落划分
六、写作手法
七、读文感知
八、经典语句解读
九、预习检测题答案
一、学习目标
把握诗歌内容,感受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厚感情;其次,理解诗歌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如比兴、夸张等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在烘托情感、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再次,理解诗歌中蕴含的独特地域风俗,感受陕北的民俗特色;最后,通过延伸阅读,把握“小我”融入时代“大我”的一类文章的特点,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
聚焦于诗歌的情感表达与修辞手法。深入理解并感受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厚情感是学习的重点,这需要我们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力量。理解诗歌表达诗歌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三、预习检测题
一、填空题
1.《回延安》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诗人,该诗是以_______形式来表达情感的诗歌作品。
2.诗中“母亲延安换新衣”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延安的新变化。
二、选择题
1.《回延安》一诗中,作者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是通过哪种方式表达的?()
A.直接陈述B.描写景物C.回忆往事D.抒发感慨
2.下列对《回延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回”字统摄全篇,写了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
B.诗中“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亲情的温暖。
C.诗歌第五部分歌颂了延安城的光辉业绩,表达了作者对延安未来的美好祝愿。
D.诗人通过对延安新貌的描绘,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赞美和对革命历史的怀念。
三、简答题
1.请简要概括《回延安》一诗中作者回延安的所见所闻。
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母亲延安换新衣”这句话的理解。
四、中心思想
《回延安》的中心思想是表现诗人对延安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诗人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整首诗充满了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同时也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之情。
诗人贺敬之在诗中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通过活泼的节奏和自由的形式,生动描绘了自己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时的激动和喜悦心情。他以“回”字统摄全篇,从回忆、话旧、写景、抒情等方面切入,抒写自己对延安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诗歌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敬仰,体现了诗人对革命历史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回延安》的中心思想就是诗人通过深情地回忆和描绘延安,表达了对延安的深深眷恋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同时也展示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段落划分
《回延安》这首诗的段落划分主要依据其内容及情感表达的变化。以下是具体的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抒发诗人重新踏上久别的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时的喜悦之情。从“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到“一头扑在亲人怀”,诗人通过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自己重回延安的激动心情。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回忆自己在延安时期的生活,展现诗人与延安的血肉相连、母子情深,表现出诗人对延安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部分从“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开始,通过描述延安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以及自己与延安的深厚情感,展现了对延安的深深眷恋。
第三部分(第四段):写亲人欢聚一堂,亲切叙旧的热烈场面。从“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到“母亲延安换新衣”,诗人描绘了自己与延安亲人欢聚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延安的新变化。
第四部分(第五段):描绘延安城的崭新面貌,表达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从“杨家岭的红旗呵高高地飘”到“再回延安看母亲”,诗人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延安的繁荣景象,并表达了自己对延安未来的美好祝愿。
六、写作手法
课文《回延安》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来表达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对革命历史的怀念。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写作手法:
1.拟人手法:在诗中,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如“母亲延安换新衣”,将延安比作母亲,赋予其人的形象和情感,生动地描绘了延安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厚意。
2.比兴手法:诗人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比兴手法,比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通过具体事物的描绘来引出主题,使得诗歌表达更为生动和深入。
3.排比、铺陈、复叠:在描绘延安新貌时,诗人使用了这些手法,如通过排比和铺陈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延安的新变化,使得一个“新”字跃然纸上。
4.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延安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抒发了自己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对革命历史的怀念。
5.直接陈述与抒情相结合:在表达自己对延安的热爱和对革命历史的怀念时,诗人既有直接陈述的部分,如“手把手儿教会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文哨子导学案.doc
- 课文越巫导学案.doc
- 课文南园导学案.doc
- 课文故乡导学案.doc
- 课文饮酒导学案.doc
- 白毛女导学案.doc
- 白色鸟导学案.doc
- 白杨礼赞导学案.doc
- 变色龙导学案.doc
- 菜园小记导学案.doc
-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物理试题(325)扫描版含答案.doc
-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扫描版.doc
- 河南省六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3月)理科综合扫描版含答案.doc
- 四川省高三全国Ⅲ卷冲刺演练(一)文综地理试卷扫描版含答案.doc
-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试卷扫描版含答案.doc
- 甘肃省靖远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
- 问题导学法在办公场景中的实施策略及效果评估.docx
- 退休后的个人品牌打造与传播策略.docx
- 问题解决在办公流程优化中的应用.docx
- 问题导向的办公环境创新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