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药代动力学和治疗药物监测
黑庆医科太学附属策一医院
第二章
药代动力学
2
第一节引言
□临床药动学
(ClinicalPharmacokinetics)
应用药动学模型,阐明临床用药过程中人体对于药物处置得动力学过程和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得规律,以及各种因素对药物体内过程得影响。
3
临床药动学
群体药物动力学
证治药动学、方剂药动学等
药动学
药效学
药理学
4
临床药动学重要意义:
√预测血药水平,制定最佳给药方案、剂量和给药频度,指导合理用药
√生物等效性、药物相互作用及浓度监测等
√设计新药、改进药物剂型、设计合理得给药方案
5
P
药物得体内过程
Pharmacokineticsprocess
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
药物得体内过程
D
A
B
C
内容
吸收快
显效快
吸收多
作用强
一、吸收(Absorption)
由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得过程
(一)口服给药(OralAdministration)
胃肠道各部位得吸收面大小(m²)
口腔0、5-1、0
胃0、1-0、
小肠100
大肠0、04-0、
A一
直肠0、02
lumen肠腔
Small
intestine小肠
ymph一
nodule
Sectionofintestinalwall
小肠壁片段
—villus
—lacteal—bloodcapillaries
绒毛
Villi
arteriole-venule
—lymphaticvessel
gobletcell
有饱和性,可加大
口服剂量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首过效应明显得药物不宜口服。(硝酸甘油)
上腔静脉
药物经肝静脉入全身循环
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脏
小肠吸收药物
首过效应(FirstPassEffect)
(二)注射给药
IntravenousSubcutaneousIntramuscular
经结缔组织扩散
再经毛细血管吸收
没有吸收
过程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2
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口服
Time(t)
orugconcentrationinblood(c)
静脉注射
(三)呼吸道吸入给药
Depthof
rldi
drugsolution
haled
n
n
o
iz
ra
oso
net
局部作用
全身作用
100μmNasopharynx
10μmTrachea-bronchi
2μm
Bronchioli,alveoli
(四)透皮给药系统
可起局部作用和全身作
多瑞吉
芬太尼透皮贴剂
多瑞吉
芬太尼透皮贴剂
Transdermaldeliverysystem(TDS)
其她给药途径得吸收
(五)直肠给药
(六)舌下给药
(七)关节腔注射
111
思考题:比较吸收快慢:吸入给药、舌下给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给药、皮肤给药。
二、分布(Distribution)
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到各组织器官得过程。
影响分布得因素
药物机体
体内特殊屏障
局部器官血流量体液得pH值
血浆蛋白结合率
与组织得亲和力
理化性质
血浆蛋白高度结合得临床意义
游离型药物增加,药物作用得增强或不良反
应得发生。
■血浆蛋白减少(如慢性肾炎,肝硬化)或变质(尿毒症),药物结合得血浆蛋白下降
■血浆蛋白结合位点得药物竞争结合(阿司匹林和华法林联用)
结构特点:
·毛细血管内皮细
胞连接紧密
·毛细血管基底膜·胶质膜
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
图2.3血-脑屏障一
血-脑屏障(BBB)是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CNS:脑和脊髓)的细胞接触界面。其作用是维持组织间液内环境的稳态,从而保证神经元的正常功能活动。BBB的组成包括具有完好紧密连接网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后者与内皮细胞及其基膜毗连。大分子和其他物质(包括许多药物)从血液移向CNS
组织间隙受血-脑屏障的限制。CNS内皮细胞也有较弱的跨细胞吞饮作用,所以这些细胞具有特异载体系统,它们能转运必要的能量和氨基酸代谢底物。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4 双向编组站布置图.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5 编组站布置图选择.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6 编组站平纵断面设计.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7 编组站主要设备数量确定.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8 编组站车场咽喉区设计.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9 驼峰.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5.1 客运站概述.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5.2 客运站布置图.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5.3 客运线路.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5.4 货运站.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