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六、编组站平纵断面设计
◆6.1编组站车场中轴线概念
车站中轴线是贯穿于车站两端的轴线。
下行中轴线
牛到达场词车场
机务段方
出发通过车场二
机务段
站坪长一地方案
污
A
DBBD
六、编组站平纵断面设计
◆6.2编组站多车场平面布局
□6.2.1车场布置原则
各车场尽量设在与车站中轴线平行的直线上
问题:编组站占地大,站坪长
编组站站坪长度、宽度(m)参考表
有效长站坪长度及数量车站图形
到发线有效长
当调车场为48条线路时,车场大致宽度
850
1050
1250
单向纵列式
5300
5900
6500
350
单向横列式
3700
4100
4500
400
双向纵列式
5500
6100
6700
700
◆6.2编组站多车场平面布局
□6.2.2中轴线折角方法
利用车场之间咽喉区道岔联结条件,将中轴线转一个角度(3)出发场进口(最佳方案理由)
理由:
①编组场尾部和出发场进口有一段
200~300m距离
②纵列式编组场单组、双组列车编组多,整列牵出编组
少
③实现了中轴线折角(缓和矛盾)同时不增加曲线
出发场中轴线
调车场中轴线
六、编组站平纵断面设计
出发场
□6.3.1到、发车场
最好设计在与编组站中轴线相平行的直线上,困难条件下,也应将咽喉区道岔设于直线上
六、编组站平纵断面设计
◆6.3平面
六、编组站平纵断面设计
◆6.3平面
□6.3.2车场之间距离
(1)峰前到达场与调车场之间(二级混合式或三级纵列式)
150~200me
调车场
(头部)
L压≥5辆车长(70m
迂回线↵
峰前到达场
无道岔区≥50m
六、编组站平纵断面设计
◆6.3平面
□6.3.2车场之间距离
(2)调车场(尾部)与出发(通过)场之间(三级纵列式)
B↵F↵
可用调距-Lm=2到发线有效长
I
max
并线
+L
机车
L
□6.4.1车场
(1)保证列车接发、停车安全(如:到发场一般为平道,设坡道时,不大于1‰)
(2)驼峰调车场采用特殊纵断面设计
迂回线
禁溜车停留线
到达场
推送线
推送部分
六、编组站平纵断面设计
调车场
警冲标
L
溜放线
峰顶平台
◆6.4纵断面
幸停平
溜放部分
峰高
□6.4.2牵出线(一级、二级式)
调车场尾部牵出线,应面向调车场下坡
通往出发场
B
平面牵出线2.5%
≤4‰
2.5%
六、编组站平纵断面设计
◆6.4纵断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2.5 中间站的改建情况.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3.1 区段站概述.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3.2 区段站的作业流程.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3.4 枢纽区段站.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3.5 区段站主要设备配置.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3.6 咽喉区设计.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3.7 通过能力.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1 编组站概述.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2 编组站图型理论.pptx
-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4 双向编组站布置图.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