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四”新文学中的女性“自杀”书写研究.pdf

“五四”新文学中的女性“自杀”书写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绪论1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1

二、研究述评3

三、自杀的范畴和属性11

第一章中国传统死亡观与自杀文化13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13

1.1.1儒家生死观13

1.1.2道家生死观15

1.1.3佛教生死观17

1.2古代文学中的女性自杀书写传统18

1.3“五四”时期的死亡观20

第二章女性自杀的文本呈现22

2.1文本中自杀的女性类型22

2.1.1女学生形象22

2.1.2传统女性形象25

2.1.3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27

2.2文本中女性自杀方式30

2.3文本中女性自杀原因32

2.3.1自由恋爱的困境32

2.3.2自杀意念与权力手段34

2.3.3死亡本能的推动36

2.3.4性别角色的地位差异38

第三章“五四”女性自杀书写的文化内涵41

3.1社会现象的文学反映41

3.2“人”的发现44

3.3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47

3.4集体的破灭与个人的失落51

I

“五四”新文学中的女性“自杀”书写研究

3.4.1集体的破灭和个人主义的膨胀51

3.4.2个人主义的淡化54

第四章性别视域下的女性自杀叙事56

4.1叙事声音差异——个人型叙述建构女性权威57

4.2叙事功能差异——社会政治与性别意识的不同指向60

4.3性别叙事背后的生命之思63

4.3.1丁玲——生命的乏味63

4.3.2庐隐——生命的困境65

4.3.3冯沅君、白薇——生命的抗争66

第五章女性自杀书写的美学风格68

5.1自杀的崇高美68

5.2自杀的悲剧美69

5.2.1爱情悲剧70

5.2.2生存悲剧72

5.3自杀的颓废美74

结语78

参考文献81

致谢84

附录85

II

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自杀作为一种特殊的死亡方式,在文学上的表达极大地反映了作者的生命意识和价

值追求,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通过梳理现有文学作品中自杀书写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

围绕自杀文学进行的学术研究中,较少有研究聚焦于“五四”时期文学作品中女性群体

的自杀,此部分尚有较大研究空间。本文以“五四”新文学中的女性自杀书写为研究对

象,采用性别理论、文化研究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整体性分析,探

寻其书写特色、美学风格和这些形象背后折射的社会文化内涵。这既对现代文学中自杀

书写研究进行了补充,又可以通过观照“五四”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其主体建构的艰辛,

引发人们对生命观的思考。本文共分为五章进行论述:

绪论引出对“五四”新文学中女性自杀书写研究的选题缘由和价值。简要介绍选题

的目的与意义,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述评。对本文中“自杀”这一论述主体进

行概念介绍和范畴界定。

第一章包含三方面内容,首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进行概括分析,以凸

显“五四”时代巨变之下人们死亡观念上的革新,通过梳理可知,中国传统死亡观中对

自杀多是不赞同的态度。其次,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女性自杀原因进行概述,

与本文的研究论题形成对比,古代文学中的女性自杀与封建桎梏密不可分,更多的是一

种出于人自身本能的反应。最后,通过列举“五四”时期政治界、文学界等代表人物关

于自杀的观点,介绍“五四”时期自杀的舆论背景,当时社会对青年自杀的众说纷纭,

既有认可其反抗意义的,也有认为其是无谓的牺牲的。

第二章主要研究“五四”新文学中女性自杀的文本呈现。对“五四”新文学中的女

性自杀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论文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