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3.3《天气系统——气旋和反气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气旋和反气旋》是选修11自然地理基础中“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的部分内容,是大气部分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在综合热力环流、风向判断等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节所讲的内容对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储备
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在热力环流基本原理、地转偏向力等这些本节课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上已经能够较灵活地运用,在常见的平直等压线中判断风向学生也基本能做到。
2.难以理解的知识
《气旋与反气旋》属于选修11自然地理基础的内容,即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之后,选考的学生又在高二学习的大气部分的知识,学生面临知识遗忘的问题。对于某些常见的典型天气现象,利用所学知识来认识并探究其成因,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要求较高,学生可能难以完整表达。
3.学生情况
本班级的学生属于物化地组合,对大气运动的原理理解能力较强,能够较好的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各地理要素,分析复杂天气现象的成因,探究天气系统的本质,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较强。
三、课程标准
Ⅰ1.4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四、课时目标
①引导学生结合等压线图,绘制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示意图,分析其对天气特征的影响。(综合实践)
②引导学生利用卫星云图、等压线图等资料,推测天气系统的运动变化,尝试预报天气。(地理实践力)
③引导学生结合视频、等压线图等资料,探究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形成概念性理解。(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什么是气旋(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和反气旋,以及它们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2.结合网站实例,掌握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的时空分布、发展过程、特点等知识。
五、课堂架构
大单元、大概念架构
六、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教师制作学案,学案以基础知识梳理为主,并把关键铺垫性知识交代清晰,学生课前完成)
【课堂探究案】
【感知事像】台风“摩羯”强势来袭
读9月6日台风“摩羯”附近气压场风场图和气象卫星云图。
1.说明台风“摩羯”气压状况和气流运动状况
【推理特征】“摩羯”的结构与天气
2.在等压线图上绘制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方向以印证真伪。并根据等压线特点及气流运动状况分析台风登陆时文昌的天气特征。
天气特征:狂风,暴雨,气温下降,气压骤降,中间可能出现短时风平浪静、晴朗天气。台风结构与天气特征
读台风“摩羯”未来48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
3.预测台风登陆后未来两天内文昌的天气状况。风力减弱,降水减少,气温回升,气压回升。
追问:风向发生偏转的原因?
【探究本质】“摩羯”的形成与消亡
观看视频,观察“摩羯”的移动方向与强度变化。
4.指出“摩羯”的发源地,为何会在此处生成?
菲律宾以东洋面。
纬度低,洋面水温高,加热大气,大气膨胀上升,洋面气压降低,形成热带低压。
5.分析“摩羯”从热带低压升级为超强台风的过程。
热带低压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广阔的热带洋面,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水汽与热量,上升的大气中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继续加热大气,促使大气进一步上升,带动底层空气不断上升,洋面气压持续降低,使得外围暖湿空气不断流入,热带低压逐渐加强形成超强台风。
6.“摩羯”为什么登陆后逐渐减弱?
登陆后失去海洋水汽和热量供应,空气上升动力减弱,中心气压逐渐升高;陆地摩擦力大。
概念性理解:太阳辐射是驱使大气运动的根本动力。太阳辐射因时因地的差异,造就了
变幻万千的天气现象。
【实践内化】感悟高考
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此时①地最可能()
A.暴雨倾盆水难排B.细雨蒙蒙衣难干C.烈日炎炎似火烧D.黄沙满天车难行
参考答案:CA
【感知事像】重庆高温“超长待机”
观看视频资料,观察重庆天气特征。
1.推测控制该地天气系统的气压状况和气流运动状况。
【推理特征】“副高”的结构与天气
读8月23日至9月2日天气形势预报图。
2.结合重庆位置与地形,分析重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的原因。
①长时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温度高。
②盆地地形空气流动性差,受外界冷空气影响小,且盆地四周盛行下沉气流,加剧高温。
【探究本质】高压系统的形成
3.结合气压带风带内容,分析影响重庆的高压系统是如何形成的?
4.此时亚洲北部蒙古西伯利亚地区也形成了高压系统,它是如何形成的?与副高之间有
何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单元【速记清单】-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必修下册).docx
-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国际音标大全(带例词).docx
- 信息必刷卷03(黑吉辽蒙专用)(参考答案).docx
- 我们的校园 赛程设计问题(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微专题5顶托专题。.docx
- 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Unit2SectionB3a-selfcheck教案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docx
- 33元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docx
- 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教学设计)-科学四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docx
- 92溶解度(上)---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