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家乡的桥》教案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doc

第16课《家乡的桥》教案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自然社会第16课家乡的桥

课题

家乡的桥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四年级

教材

分析

《家乡的桥》该课时教材编排了“家乡的桥,传统梁桥博物馆—古桥类型—拱宸桥—古今文化对话”的系列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理解家乡的桥的故事,能够理解家乡的桥相关的名胜古迹经典事迹。并且能够从家乡的桥中学会人生道理。教材编排合理,教学环节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教学

目标

1、通过阅读家乡的桥的介绍,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变迁和持续改造。从中学习到中国人民对家乡的桥深厚的情感。

2、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家乡的桥相关资料,关注发展动态。

4、通过学习家乡的桥,通过学习家乡的桥,能够体悟桥沉淀的历史底蕴及其情感链接作用。

重点

一、传统桥梁博物馆

二、古今文化对话

三、双门桥

难点

1、双门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6课家乡的桥

板书课题。

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对教学主题的思考、探讨和交流。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山区溪涧密布,平原水网纵横。水多,桥自然也多。因此,浙江有“传统桥梁博物馆”的美誉。无论是水乡还是山区,都可见座座古桥。这些古桥不仅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还以优美的艺术造型点缀着浙江大地。

浙江的古桥主要有五种类型:碇步、梁桥、拱桥浮桥、廊桥。

古桥承载了人类的脚步,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很多古桥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

知识拓展

家乡的桥是什么的象征?

家乡的桥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厚的情感联系。不仅是连接两岸的实用结构,更是历史、记忆与地方精神的象征。

链接

绍兴的题扇桥,就有个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相关的故事。传说当年有个老婆婆在桥上卖扇子,无人光顾。王羲之想帮帮她,便拿过一把扇子,在上面题了五个字。过路的人竞相出高价购买。

老婆婆尝到了甜头,便天天找王羲之题字。王羲之不胜其烦,看见她就转身走进了旁边的一条里弄,躲开了这位老婆婆。于是,这座桥和这条里弄便分别有了有趣的名字--题扇桥和躲婆弄。

知识拓展

家乡的桥对部分人有哪些特殊的意义?

家乡的桥是部分人童年记忆的一部分,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变化。即使漂泊在外,心中总是怀念着家乡的桥,它们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

新知讲解

不同于清新雅致、充满韵味的古桥,如今的现代大桥雄伟壮观、气势如虹,它们有的翻山越水,有的跨海飞云,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畅通与便利。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于2008年5月1日通车运营,是连接嘉兴和宁波的跨海大桥,位于杭州湾海域之上。

链接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一组可爱的机器人娃娃,其中“宸宸”的名字源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拱宸桥有着近400年的历史。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裸眼3D拱宸桥完成了古今文化的穿越和对话。

知识拓展

家乡的桥促进了哪些社会活动或经济发展?

家乡的桥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地标性建筑,往往通过促进贸易、提升旅游、加强社区联系、推动农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等多方面的作用,显著促进了社会活动和经济的发展。

交流

1.走一走家乡的古桥,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卢沟桥(北京)

建于金朝,因跨越卢沟河而得名,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上都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因“七七事变”卢沟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赵州桥(河北赵县)

建于隋朝大业年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其独特的“敞肩拱”设计理念领先世界。代表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高超技艺,对后世桥梁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洛阳桥(福建泉州)

建于北宋时期,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采用筏形基础、种蛎固基法等独特技术,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2.从古桥到现代桥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古桥到现代桥梁,经历了漫长而深刻的演变过程。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桥梁的结构和材料上,还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古桥多采用石拱桥、木梁桥等简单结构,以石材和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这些桥梁的设计往往注重实用性和耐久性。

知识拓展

家乡的桥有哪些建筑艺术?

古桥的设计往往融合了当地文化特色和古代工匠的智慧,无论是精巧的石拱结构、独特的廊桥设计,还是精美的雕刻装饰,都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工艺水平。

怎样保护与传承家乡的桥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古桥已成为文化遗产,受到保护和修复。通过这些桥梁,后人得以学习传统建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