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2025年春月度学情反馈(1)
初一语文
温馨提醒:全卷满分100分(含卷面书写3分),共16小题,考试时间100分钟。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的责任。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众多杰出人物,领略了他们滚烫真挚的家国情怀。让我们共同点燃家国情怀的火焰,让这份情怀在我们心中永远燃烧!
咬文嚼字,感受英雄风骨(15分
咬文嚼字,感受英雄风骨(15分)
邓稼先
他,隐姓埋名二十八年,只为中国原子武器的制造和研究;他,锲而不舍三十余载,只为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生活。他是“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的完美诠释,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鲁迅
似雷,挟来了电闪雷鸣,震醒了一个麻木的民族;像戟,亮出了锋利的光芒,刺向了敌人的心脏;如箭,驰出流星般的速度,划破长空,带来一个光明的世纪。
他走了,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耳畔!他走了,他与“铁屋子”寂寞而坚忍的战斗仍在我们的眼前!
江姐
面对酷刑,她是千磨万击还坚rèn(▲)的翠竹苍松;面对信仰,她是不输须眉之志的巾帼豪杰。她憎恶敌人,大义凛然,是人民最忠诚的女儿。她,就是舍小家显大爱的江姐!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锲(▲)而不舍②鞠躬尽cuì(▲)③坚rèn(▲)④憎恶(▲)
(2)下列关于语法和修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耳畔!”这一句中“还”是副词。
B.“他走了,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耳畔!”这一句中“回响”是动词。
C.“面对酷刑,她是千磨万击还坚rèn(▲)的翠竹苍松。”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
D.“她憎恶敌人,大义凛然,是人民最忠诚的女儿。”这一句中“最”是形容词。
2.小语对传统文化瑰宝——古诗文非常感兴趣,搜集了许多有关家国情怀的诗歌,请帮小语补全。(8分)
主题
相关释义
相关诗句
家
国
情
怀
一场
奔赴
不远万里,跨越高山关塞,奔赴战场
①▲,关山度若飞。
(乐府民歌《木兰诗》)
一件
铠甲
战场之夜,寒风四起,铠甲上清冷的月光粼粼,保家卫国真伟大!
②▲,③▲。
(乐府民歌《木兰诗》)
一句
感慨
巾帼不让须眉,如同雌雄双兔,难辨真身。
双兔傍地走,④▲。
(乐府民歌《木兰诗》)
一声呼唤
旅途艰辛,只听到敌人的战马嘶吼,万千思念,尽在一声呼唤之中。
⑤▲,⑥▲。
(乐府民歌《木兰诗》)
一场
战争
以互文手法,在漫长与残酷的战争中,写出将士们浴血奋战,最终胜利归来。
⑦▲,⑧▲。
(乐府民歌《木兰诗》)
探析鉴赏,感悟家国情怀(29分)
探析鉴赏,感悟家国情怀(29分)
小贴士:
1.赏析式批注:针对文章中的词句做赏析;2.概括式批注: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做;
3.评价式批注:就文章的精彩之处做评价;4.联想式批注:就文章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
5.质疑式批注:对文章的某个部分产生疑问。
袁隆平改稿
郝安
①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当年80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摇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岁的时候,我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
②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8年之后的2013年1月。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头,小平头,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一条深色休闲裤;依然是率真爽朗,睿智逼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80多岁的老人。
③一见面,老人同几年前一样,顺手从茶几上拿起一包红色中华烟。我们带着清样,这次来是请袁隆平审定他的一篇文稿。记得就是这篇文章里提到,他戒烟了。难道又“复辟”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64天了。这个是给客人抽的。
④他举着烟,每个人问个遍抽不抽。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看稿,竟不带老花镜。少顷,听他说,“错了一个字,这是‘身价’,不是‘身家’,拿起笔改正了;一会又听他自言自语,我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米’丢不得。”他边说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水稻’下面不准确。”
⑤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斟句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袁隆平却没有这样。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