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以乐为径,铸魂育人:探索音乐学科思政新范式
在教育改革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学科思政已然成为教育领域探索创新、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航标。音乐,作为一门跨越语言与文化界限、直抵人心的艺术,其学科思政建设并非生硬的拼凑,而是一场感性与理性交融、艺术与思想共鸣的深刻变革。它致力于深挖音乐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在灵动的音符与美妙的旋律中,实现专业素养与思想境界的同步升华,培育出既有卓越艺术才华,又具高尚道德情操与深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传统音乐:溯源民族精神的文化根脉
中国传统音乐,宛如一部浩如烟海的史书,每一段旋律、每一种演奏技法都镌刻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当《高山流水》的空灵琴音在耳畔响起,那不仅是音符的跳跃,更是古人对知音之情的极致礼赞。相传伯牙鼓琴,子期能准确领会其志在高山、意在流水,这份灵魂深处的契合与懂得,穿越千年时空,仍让人心生向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品味这份纯粹的情感,思索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如何坚守内心的真诚与纯粹,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传承中华民族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
琵琶曲《十面埋伏》则是另一番雄浑壮阔的景象。急促的轮指、激昂的扫弦,将楚汉相争的激烈战况栩栩如生地呈现。教师可借此契机,带领学生回溯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让学生明白,正是无数先辈的拼搏与牺牲,才换来如今的安宁生活,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对和平的坚定守护。而传统音乐中独特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看似简单的音符组合,却蕴含着“和而不同”的哲学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共生、多元统一的文化特质,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红色音乐:奏响革命精神的激昂战歌
红色音乐,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征程中最热血、最生动的记录,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先辈们的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诞生于民族危亡关头的《义勇军进行曲》,其铿锵有力的节奏、振聋发聩的歌词,宛如冲锋的号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与解放舍生忘死、奋勇前行。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深情讲述聂耳等革命音乐家在艰难时局下,以笔为枪、以曲为刃,用音乐唤醒民众、鼓舞斗志的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先辈们对祖国的炽热忠诚和为理想献身的无畏勇气,在心底种下爱国主义与民族自豪感的种子。
气势恢宏的《黄河大合唱》同样震撼人心。光未然的激昂词章与冼星海的磅礴谱曲完美融合,以黄河为象征,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当学生齐声高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时,仿佛能看到抗日军民浴血奋战的身影,感受到中华民族在困境中崛起的强大力量。这种沉浸式的音乐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能增强他们的民族凝聚力与使命感,让红色基因在音乐的传承中代代相传。
现代音乐:演绎时代精神的多元交响
步入现代社会,音乐风格愈发多元,如同一个五彩斑斓的文化万花筒,折射出当代社会的多样价值观与丰富生活图景。在流行音乐领域,许多作品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传递着温暖人心的正能量。例如,有的歌曲关注自闭症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呼吁社会给予更多关爱与帮助,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有的歌曲以梦想为主题,讲述平凡人追逐梦想的艰辛与执着,激励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怕困难、永不放弃。
现代音乐的创新性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空间。电子音乐、融合音乐等新兴流派不断涌现,各种新奇的音乐制作技术和跨界合作,打破了传统音乐的边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音乐创作,运用现代音乐软件和设备,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转化为独特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艺术表达能力。在全球化浪潮下,现代音乐更是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学生通过接触欧美、日韩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领略多元文化的魅力,学会尊重和欣赏文化差异,培养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与文化胸怀。
音乐学科思政,为音乐教育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与使命感。通过深度挖掘传统、红色与现代音乐中的思政富矿,教师得以引领学生在音乐的奇妙世界中遨游时,实现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展望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需持续探索、不断创新,进一步深化音乐与思政的融合路径,开发更多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资源,让音乐学科思政成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强大引擎,奏响新时代育人的激昂最强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音乐教育的独特力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