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年湖南金太阳高三3月联考作文“精神与自然”导写、素材及范文两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茅盾《风景谈》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材料解读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选自茅盾的《风景谈》,“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这两句话,旨在引导考生思考人类精神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通过精神力量改造和丰富自然。命题意图在于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文化素养以及对人类精神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的能力。具言之,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①思辨能力:理解人类精神与自然的关系,而非单纯写“保护自然”。②文化积累:能否用文学、艺术、历史等例子,论证人类的精神对自然的改造。③价值观:强调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价值,而非被动适应自然。???
如何审题?首先审读材料时要抓住材料中的核心句与关键词语(概念)。该材料的核心句是“人创造了第二自然”。关键词(概念):人类的高贵精神;填补自然界的贫乏;增添景色(形式与内容);第二自然。材料包含的核心逻辑链:人类精神(高贵)→改造自然(填补贫乏)→创造第二自然(形式与内容的升华)
材料的关键在于“精神”对“自然”的改造作用。考生需要深入探究,予以明确的主要问题是:“第二自然”是什么?它不同于原始自然,是人类通过精神活动(如文化、艺术、科技等)创造的产物。如何理解“填补贫乏”?自然本身可能单调、荒芜,但人类通过精神赋予其意义与美感。
(二)难度突破
一、核心关键词的内涵
1.“第二自然”是人文与自然的融合,强调自然因人类精神(如信仰、情感、理想)而焕发新生命。
2.明确三重关系:
第一自然:原始山川河流(如黄山奇松、长江三峡)
第二自然:人类精神映射的景观(如敦煌壁画、都江堰水利)
转化逻辑:精神辐射→改造自然→创造文明
用奶茶店来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第一自然就是指那些原材料,如牛奶、茶叶、水(就像山川、河流、树木)等,第二自然就是网红奶茶,配方设计(人类精神)把原料变成爆款(如“多肉葡萄”象征城市小确幸文化)。
(三)参考立意
(1)以精神为笔,绘就第二自然。【思维向度:艺术与人文如何将自然升华为文化符号。事例支撑:王维的山水诗画(“空山新雨后”是诗化的自然);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自然景观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2)填补荒芜者,唯有人类精神。【思维向度:人类在贫瘠中创造文明的奇迹。事例支撑:敦煌莫高窟在沙漠中绽放艺术之花;以色列在沙漠中发展滴灌农业】
(3)第二自然:人与自然的对话。【思维向度:人类精神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事例支撑:杭州西湖(自然湖泊十人文十景);日本枯山水(用砂石表现山水意境)】
(4)超越自然:精神辐射的永恒价值。【思维向度:第二自然如何成为文明的载体。事例支撑:紫禁城不仅是建筑群,更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希腊神庙废墟中凝固的神话精神】???
审题注意事项:①单纯写“自然风景美”或“环保”,会偏离“精神创造第二自然”的核心。②需区分“第一自然”(原始自然)与“第二自然”(人化自然)。
【素材发散】
角度1:历史与文化中的“第二自然”?
例1:诗词与山水
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不仅是庐山瀑布,更是浪漫豪情的投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将田园升华为隐逸精神的象征。
例2:宗教与建筑
西藏的布达拉宫不仅是建筑,更是信仰的化身;麦加朝圣者眼中的沙漠因虔诚而成为“神圣之路”。
角度2:集体精神与时代印记
例1:革命理想与土地
延安的黄土高坡因革命者的热血成为“希望的摇篮”;红旗渠中人工天河不仅是水利工程,更是“自力更生”精神的丰碑。
例2:灾难中的精神绿洲
汶川地震后,废墟上重建的家园因“坚韧团结”而超越物理空间,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角度3:个体生命与自然共鸣?
例1:艺术家的精神投射
梵高的《星空》将夜空扭曲为内心激情的表达;徐霞客游历山川,将地理考察升华为对生命境界的探索。
例2:平凡人的精神之光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将荒漠变为绿洲,背后是“愚公精神”的延续;乡村教师坚守山区,让贫瘠土地因教育理想而充满希望。
【优秀范文】
1.以精神之光,铸第二自然
茅盾先生曾言:“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诚如斯言,人类凭借高贵的精神,在原本单调的自然之上,构筑起绚烂多彩的“第二自然”,绽放出独属于人类的光芒。
人类的高贵精神宛如熠熠星辰,照亮了物质世界的漫漫长夜。远古时期,大自然的风雨雷电、猛兽肆虐让人类生存艰难。然而,人类凭借着探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絮语文】】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pptx
- 2025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docx
- 2025届广东省广州一模作文“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拥有了情感……”评分补充细则及考场标杆文章.docx
- 湖北七市3月调考“坚守正确方向,践行长期主义作文导写与升格.pptx
-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二月调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指导.pptx
- 2025届高三语文作文审题与优秀范文:见闻之知与小知.docx
- 2025年郑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作文“心灵需要理想还是物质”导写、题目、素材及范文.docx
- 【絮语文】(公众号)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x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考作文讲评.pptx
- 2025届广东省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认知等同于真知吗”讲评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