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植树的牧羊人》,我
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
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这一单元的课文选编了四篇文章,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本文讲述了一个
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
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赞美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
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我确定
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变化来分析人物形象。
3、抓住文中的议论抒情段来体会文章主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变化来分析人物形象。
抓住文中的议论抒情段来体会文章主旨。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受到
一次精神的洗礼,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
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难度不大,但如何运用肖像描写写人以及在生
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样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
们的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而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
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此,我采用的教
学方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二)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
取的研究态度。”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兴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根据以上
依据,我采用的学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谈论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板块一:默读,知大意
板块二:品读,评人物
板块三:精读,悟主旨
(一)默读,知大意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导入情节的创设,是兴趣激发的一个重点,也
是创设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会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吸引
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设计:由具体图片引入课文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将重点字音及成语解释在书上进行勾画和补充,进一步
熟悉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关于作者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
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
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
背景。
2、朗读课文,把握生字词。
干涸()坍塌()
戳()酬劳()
山毛榉()白桦树()
薰衣草()废墟()
(此活动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开展,有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
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
机。
4、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完成下面表格,体会故事
情节的进展,进一步认识牧羊人的形象。
(此环节通过默读把握概括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
牧羊人的情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