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ì)惫懒(bèi)纨绔(wánkuà)钿头银篦(bì)

B.傩送(nuó)歆享(xīn)蹙缩(cù)涸辙之鲋(hé)

C.拗他(ǎo)敕造(chì)惫懒(bèi)纨绔(wánkuà)

D.歆享(xīn)傩送(nuò)拗他(niù)蹙缩(zù)

答案:B

解析:A项“钿头银篦”中的“篦”应读为“pí”;C项“拗他”中的“拗”应读为

“niù”;D项“傩送”中的“傩”应读为“nuó”,“蹙缩”中的“蹙”应读为“c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牛游刃,这次考试成绩不好,是在意料之中的。

B.鲁迅先生写文章总是笔耕不辍,惜墨如金,力透纸背。

C.他演讲时,总是能够口若悬河,眉飞色舞,令听众为之侧目。

D.这篇文章错别字连篇,内容荒诞离奇,简直是不刊之论。

答案:B

解析:A项“目牛游刃”应为“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

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C项“侧目”意为斜着眼睛看人,表示敬畏、

憎恨等,此处应用“倾听”或“折服”;D项“不刊之论”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此处为误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

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

益为出发点。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

大的意义。

D.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

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答案:D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改为“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B项句式

杂糅,应去掉“为出发点”;C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写的这首名闻天下的《送别》,正是

“城南旧事”这部电影的主题歌。

B.正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C.走进图书馆,只见书架上摆满了书,什么《文学概论》、《社会科学》、《中国通

史》……都有。

D.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

答案:B

解析:A项“城南旧事”应改为《城南旧事》;C项书名号之间的顿号应去掉;D项

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应去掉“即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说理透彻,

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

B.《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史、王、

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位主人公的爱情婚姻悲剧

为核心,以贾府的大观园为舞台,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C.《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词理解正确的有()

A.诗人开篇便将自己置身于秋景之中,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

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B.诗的上片虽着意写秋景,但并无半点“悲秋”之感,而是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

的湘江秋景图。

C.诗的下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

“往昔”指的是学生时代,“峥嵘”形容岁月不平常、不平凡。

D.诗人从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

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诗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

权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

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22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