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寡妇携儿泣,

将军被敌擒;

失宠宫女面,

落第举人心。

——《神童诗》(也称幼学诗)的《四愁》

下列两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应当发生在哪个时代最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神童诗》(也称幼学诗)的《四喜》

导:导言,查预习(列时间、找两段)

读: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展:目标叙写:

1.必备知识:察举制、科举制、上计制、南北榜。

2.关键能力、学科素养:(1)对比线索:选拔方式的更迭线索和特征。(2)历史解释:科举制影响;选官、考核、监察制度的整体性。

3.核心价值:文化自信、政治智慧。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世官制并没有就此消失,一方面在后代的少数民族王朝也有出现,另一方面通过“恩荫制”(官僚子弟凭借先人之功绩循例而仕的一种选官制度)的形式遗存下来。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秦时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军功爵制

材料一:两汉书等文献及主要汉碑材料中所能考见的两汉孝廉184人的家世情况:

材料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书·段灼传》

豪强垄断

选才不良。察举制的实行效果不良。

思考: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原因?

材料: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

——《晋书·卫瓘传》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3.(2014海南)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遗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義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D.大臣拉帮结派

B

一拍即合

隋朝

唐朝

宋朝

隋朝设立

殿试、武举、诗赋

誊录、糊名、士人

时断时续

完善、僵化、八股

1905年废除

(三)隋至明清时期:科举制

(2)发展历程:

时期

阶段

概况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清

清末

确立

隋文帝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形成)。

完善

贞观年间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和进士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

发展

取士不问家世”,以进士科为主;考试实行别头、锁院、糊名、誊录、南北分卷等。科举考试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的竞争原则。

恢复

时断时续;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僵化

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八股取士。

废除

明清科举的特点:

1.考试科目单一。仅有进士一科。

2.固定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以四书五经为考核内容。考试形式方面,固定为八股文。

3.更加严格考试程序。

八股文,也称制艺、“时文”。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内容空洞,形式死板。

1.《唐摭言》中说:“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由此可知,唐代()

A.科举制成为士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B.官吏的选拔标准以考试成绩作为依据

C.彻底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局的局面

D.设立科举制是为了选拔贫寒家庭子弟

A

5.明仁宗指出:科举考试“须南、北兼取。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

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

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B

【启思导学2】明朝科举考试为什么实行南北卷制度?南方录取人数为什么比北方多?(历史解释)p33

提示(1)原因: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保持人才来源的南北平衡。

(2)南方经济文化比北方发达,经济重心在南方的影响。

笔记

连中三元:是用于形容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情况,指某个考生参加考试过程中,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即接连考得解元、会元、状元。据史料记载,历代数下来,总共出现过17次连中三元的情形,另外还有2次武科举的连中三元。

时代

选官制

选拔标准

选官方式

选官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