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加缪与萨特之争.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缪与萨特之争:爱与正义的恒久辩难

这无疑是20世纪最动人心魄的友情及其决裂:阿尔贝·加缪与让-保尔·萨特,在属于他们

的年代与国度——乃至在整个博大的历史与世界——堪称至为耀眼的双子星座。1943年夏

天,那时的法国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沦陷地,初享盛名的他们相识于萨特的戏剧《苍蝇》

的首演式上,一段友谊匆匆开启。而在其后,他们既相互劝勉,并肩对抗外敌,同时又对对

方的为人与为文表示不屑,以及或隐或显的批评。这磕磕绊绊的一路,正印证着若干年之后

萨特在致加缪的绝交信开头的感慨:“我亲爱的加缪:我们的友谊多艰,但我还是感到惋惜。

如果您今天断绝了它,无疑是它应该被断绝。使我们接近的事多,使我们分离的事少;但是,

这少仍嫌太多„„”

断绝的时间是1952年,他们结交的十年之后,加缪的新著《反抗者》成了引发情谊爆炸的

导火索,萨特阵线的青年同志弗朗西斯·让松发表大批判文章《阿尔贝·加缪或反抗的灵魂》,

它惹恼了加缪,这个黑脚法国人随即写下了针对登载让松作品的《现代》杂志的公开信,而

这本杂志的负责人就是萨特,于是,一场雷蒙·阿隆所定性的“国家级争论”全面爆发,萨

特抛出矛头直指加缪的绝交信,它长达20页,如此长度足以表明,这已经不是私人意义上

的争执,而是两大对立阵营的公开宣判。沸沸扬扬的满城风雨之中,加缪以沉默退场,萨特

似乎大获全胜。此后又是数年如逝,直到1960年那个凄冷的春日,加缪因车祸被迫告别这

个荒谬的世界,这场争论都没有消停,只是这对曾经的好友再也没有碰过一面。

加缪与萨特因为什么走到一起?又因为什么分道扬镳?让松的一篇文章就具有那么强悍的

力量,能够促成两大文学和思想明星的毅然决裂?他们又为什么没有如同时代的中国人殷海

光和徐复观一样,在生命垂危之际握手言和?当两个人的争端逾越个人性的光圈,而飞跃成

为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伫立于任何一方来指斥另一方,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历史限定了

他们的视线和思索的主题,同时为他们的对立建构着二元论的战场。我们若想从中有所受益,

则必须抛弃历史的成见,冲破二元的隘口——“要么加缪,要么萨特”,以及后来的“宁和

萨特错,不跟阿隆对”,都是二元论偏狭的流毒,而在一定意义上,封闭的二元论的危害并

不弱于独断的一元论。我们所渴求的,是一个多元化的开放空间。

那么,我们来看看加缪与萨特的争论之源。依照美国学者罗纳德·阿隆森先生在《加缪与萨

特:一段传奇友谊及其崩解》一书中的总结:“绝交根源于两种生活态度的根本对立——体

现为改良与革命、具体与抽象、非暴力与暴力、艺术家的态度和哲学家的态度之间永恒的对

抗。”而这只是一种流行的结论,阿隆森并不认同,他称之为广为人信的“曲解”——“把

争论产生的一些标语误解为争论的起因”。在他看来,加缪与萨特之争是由当时的历史决定

的:“他们不同的抉择产生于冷战,产生于法兰西历史与社会馈赠的种种可能,他们各自的

出发点和处世的路径,以及相互对立的立场。他们的决裂是一个历史事实,仅此而已。”这

足够深刻,但却有些历史决定论的嫌疑。

阿隆森的方法支配着他追逐的观念。没错,他的结论超出了他所鄙弃的二元论,而一个隐性

的理由在于,造成加缪与萨特决裂的特定的历史主题已然消逝,我们拥有我们的生存语境,

尽管困绕着那两个家伙的疑难同样折磨着我们。所以,阿隆森宣称,“现在,我们既能欣赏

加缪也能欣赏萨特,能抵制导致他们分手的非此即彼论。于是我不禁想,一种能集两人之长、

避两人之短的新型知识分子产生的时机业已成熟。”真是如此?阿隆森还是相当谦卑地用

一个问号:“这种知识分子能够阐明今天的体制性暴力并接受一种挑战:既进行卓有成效的

反暴力斗争,又不制造新的罪恶。他是一个‘加缪/萨特’?”萨特曾经说过,这种结合体

“可能是在虚构一个天使”,但阿隆森仍然固执地强调:“在我们的处境下,他(加缪/萨特)

正是我们的需要的抽象化身。虚构的天使,却能成为人类的准绳。”

“虚构的天使,却能成为人类的准绳”——这一结论固然有力,却难以为我所喜闻乐见。阿

隆森的调门唱得太高,在圣徒加缪与共产主义斗士萨特遗留的精神骨骸上,他又立起了一条

烁烁生辉的道德标尺。而我一向认为,从事思想史的清理,不但要具备高屋建瓴乃至苛刻的

眼光,还要存有悲悯的人间情怀,所谓史家讲求的“同情之了解”,首要在于“同情”。阿隆

森对陈年旧事的探察功夫之高明,以及叙事之公允平和,令我万分敬佩。惟独到了他的收尾,

破解了二元论的遗毒之后,竟然企望打造天使般的“加缪/萨特”——我对此在错愕之余,

总不免有些恐惧(当然,不排除阿隆森采用“曲笔”的可能)。难道阿隆森真的判定我们已

经超越了加缪与萨特的历史?甚至,加缪与萨特友

文档评论(0)

飞龙在天露呃呃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