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1.1原材料
所使用水泥是用水泥厂取来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和二水石膏,按SO3质量分数为2.5%的比例混合后,用水泥厂试验室球磨机粉磨而成。水泥熟料的化学组成见表1。按照鲍格法计算的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为:C3S56.32%;C2S19.52%;C3A7.61%;C4AF9.67%。
表1水泥熟料的化学组成%
调整粉磨时间,得到比表面积分别为(300±10)m2/kg(CⅠ)、(370±10)m2/kg(CⅡ)、(440±10)m2/kg(CⅢ)的三种纯硅酸盐水泥。三种水泥的粒度分布见图1。
使用符合《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规定的标准砂。
按照《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测定了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见表2),均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图1水泥的粒度分布
表2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
1.2试验方法
水泥胶砂试样的力学性能按照《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规定的方法测定。水泥胶砂的胶砂比为1∶3;水胶比为0.5。搅拌好的水泥胶砂装入三联试模,成型为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试件,覆盖塑料薄膜,在(20±2)℃的养护箱内放置24h后拆模,放入(20±2)℃的水中养护至规定龄期,测定其抗折和抗压强度。
使用TAMAir八通道等温量热仪测量水泥的水化热,水泥净浆的水胶比仍为0.5,搅拌好的净浆放入仪器,热平衡后连续测量水泥的放热速率。
参照《Standardtestmethodforchemicalshrinkageofhydrauliccementpaste》(ASTMC1608-07),采用膨胀法测定水泥净浆在水化初期的化学收缩量。使用瓶高70mm、瓶口直径20mm的玻璃瓶作为容器,塞子为插有一根毛细管的橡胶塞;毛细管容积为1mL,刻度为0.01mL。水胶比为0.5的水泥净浆在瓶中搅拌2min,容器中水泥净浆高度为5~10mm。水泥净浆表面用石蜡油密封,然后充满水,使毛细管中的液面处于刻度的中部。马上开始读取毛细管的读数,随后定时读取毛细管的读数。根据毛细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计算水泥净浆的体积变化量,得到其化学收缩量。
制备同样水胶比的净浆试样。将搅拌好的净浆倒入离心管中,置于20℃的环境中密封养护,至指定龄期后取出并破碎成直径约5mm的小块,置于无水乙醇中浸泡7d,之后置于40℃烘箱中烘1d,终止水化并去除自由水。将干燥的净浆试样在1?000℃灼烧至恒重,其失重量即为水泥在某一水化龄期的化学结合水量。
2结果与讨论
2.1三种水泥的抗压强度发展
水泥胶砂的抗压强度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三种比表面积的水泥胶砂试样,在试验龄期范围内,抗压强度均随着龄期延长而增加或保持不变。比表面积较大的水泥的早期抗压强度较高,3d龄期时CⅢ>CⅡ>CⅠ,这种相对趋势一直保持到60d龄期。90d龄期时,CⅡ的抗压强度已经追上了CⅢ,120d龄期时,CⅠ已经和CⅢ和CⅡ的抗压强度相当。
图2标准养护的水泥胶砂的抗压强度发展
在60d龄期之前三种水泥的抗压强度增长速率相近,绝对增加量几乎相同,保持同步增长。但考虑到不同比表面积的水泥的3d抗压强度不同,比表面积较小的水泥的相对增速更高。60d龄期以后,CⅢ的抗压强度增长陷入停滞,由60d至90d以及由90d至120d的强度几乎保持不变。与之类似,CⅡ的抗压强度在90d龄期后也陷入增长停滞,由90d至120d的强度几乎不变。CⅠ在120d龄期内抗压强度始终保持增长,到较长龄期时也未出现放缓的趋势。
2.2三种水泥的抗折强度发展
水泥胶砂的抗折强度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三种水泥的抗折强度的发展与其抗压强度的发展趋势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在早龄期,较高比表面积的水泥有较高的抗折强度,3d时CⅢ和CⅡ的抗折强度显著高于CⅠ,但到7d时,三种比表面积的水泥的抗折强度的差距显著减小;随后直至60d龄期,三种比表面积的水泥的抗折强度近乎同步增长。但在60d龄期后,CⅢ的抗折强度出现了倒缩,至120d仍在倒缩;CⅡ的抗折强度在60d至90d保持不变,90d至120d出现略微倒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砂浆试件本身的破坏机理和测试方式的局限性,抗折强度测试结果的离散性比抗压强度更大。本研究中虽然出现了抗折强度倒缩的结果,但由于其本身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且得出抗折强度倒缩这一结论的数据量较少,因此其抗折强度是否真实出现倒缩或者仅是增长放缓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图3标准养护的水泥胶砂的抗折强度发展
在水泥的抗折强度出现倒缩时,对应的抗压强度出现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