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人民版.doc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人民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学问体系|

|学法指导|

1.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四个关键点

(1)留意一个组织:拜上帝教。

(2)把握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3)把握三大大事:金田起义、天京事变、天京失陷。

(4)理清四个阶段:兴起、进展、转折、失败。

2.有关辛亥革命的四个关键点

(1)把握一个纲领:三民主义。

(2)了解两个组织:兴中会和同盟会。

(3)留意三次斗争:与改良派论战;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4)识记四个成果:推翻清政府;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素养热词]农民阶级的“天国梦”;从变法新政到辛亥革命的救亡图存之路。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鸦片战斗后,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和地主阶级严峻剥削人民,eq\x(1)阶级冲突尖锐。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难。

(4)洪秀全创立“eq\x(2)拜上帝会”组织。

2.过程

爆发

1851年初,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定都

1853年,定都eq\x(3)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全盛

北伐、西征、天京突围的战斗,进入军事全盛时期

转折

1856年,eq\x(4)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失败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eq\a\vs4\al(|名师点津|)天京变乱的必定性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行避开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在资本主义成为进展潮流的时代,太平天国缺乏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内乱是必定的。

eq\a\vs4\al(|学问拓展|)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满族官员和八旗军队因腐化堕落丢失了战斗力,清廷转而鼓舞地方办团练,镇压太平军。汉族官员有四五十人被任命为团练大臣。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在汉族地主武装中势力最大。这样,汉族官僚的势力在清政府中扩大了。

3.纲领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①内容: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安排eq\x(5)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②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eq\x(6)封建土地全部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2)后期:《资政新篇》(1859年)。

①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③评价: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eq\x(7)资本主义颜色的改革方案。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斗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4.评价

(1)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2)教训: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担当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eq\a\vs4\al(|易混易错|)《资政新篇》不是农民运动的必定产物

《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依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地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制定的,它不是农民阶级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定结果,更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猛烈反应。

eq\a\vs4\al(|归纳总结|)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行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宗教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二、辛亥革命

1.历史条件

(1)清政府的“新政”和“eq\x(8)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预备了条件。

(2)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纷纷建立。

(3)eq\x(9)1905年,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4)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展的进程。

(5)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供应了机会。

(6)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eq\x(10)文学社在新军和学问分子中进展革命力气。

eq\a\vs4\al(|学问拓展|)清末新政

八国联军侵华战斗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念,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主导力气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头推动新政的进程。主要内容有: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依法爱护和嘉奖工商业者。由于清政府把握全国力量减弱,执行力下降,改革缺乏诚意,革命打断了改革等缘由,新政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供应了条件。

eq\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夜~紫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