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实心墩(墩高≥16m)安全专项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实心墩(墩高≥16m)安全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概况和特点

新建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铁路集宁至大同段站前工程JDYZQ-1标段二工区起迄里程为DK12+300~DK25+988.13,本次集宁至大同段站前工程JDYZQ-1标段二工区施工区域共有特大桥3座(察右前旗特大桥左线桥长9188.46m,察右前旗特大桥右线桥长9188.46m,大纳令沟特大桥长993.7m,四合义跨208国道特大桥长542.6m)。本次施工桥墩墩高大于等于16m共计30个,其中察右前旗特大桥608#墩-617#墩、620#墩,共11个;大纳令沟特大桥7#墩-18#墩、20#墩-27#墩,共19个。四合义跨208国道特大桥无墩高大于等于16m墩身。

1.1区域地形地貌

集大原客运专线途径内蒙古高原。集宁至孤山段黄旗海附近为小块湖积平原外,其余沿线地貌为低中山区及山间洼地,低中山区地势起伏大,冲沟发育,部分基岩裸露,海拔高程1200-1600米。本线所经区域路网交错,交通运输便利,线路经过地区国道、省道四通八达,各县乡均有公路相通,已形成由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级公路构成的纵横交错、多层次的公路网络,为本线材料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1.2工程地址特征

工点范围内主要地层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太古界及各期岩浆岩。第四系地层主要有人工堆积层、冲积层、冲洪积层、坡洪积层、湖积层,主要岩性有填筑土、杂填土、素填土、黏土、粉质黏土、粉土、新黄土、老黄土、砂类土、碎石类土等;第三系为红黏土、泥岩、砂岩等,与同时期玄武岩混杂分布,白垩系泥岩、砂岩、砂砾岩;太古界麻粒岩、大理岩、花岗岩、长石石英岩、片麻岩等变质岩以及多期花岗斑岩、辉绿岩等侵入岩。第三系玄武岩盖本区广泛发育。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沿线的特殊岩土主要有填土。

(1)填土

杂填土:黄褐色、褐黄色、灰黑色,稍密,稍湿,由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构成,夹杂植物根系。厚度1.2~10.0m。素填土:灰褐色、黄褐色、褐黄色,松散~稍密,稍湿~潮湿,由粉土、黏性土、细圆砾及风化岩石碎片构成,表层含植物根系。局部零星分布,厚度0.2~1.2m

填筑土:灰白色,为废旧混凝土路基、路面及房屋建筑基础等,局部分布。

盐渍土

集大DK11+700~DK17+000段位于黄旗海岸边1km外通过,地势相对较高,地下水埋深小于3m,沿线均为耕地,黄旗海岸边地表局部可见白色析出物,表层0.1m样含盐量2.1%,线位走行处为非盐渍土场地。

盐渍土不能做为填料作为路基基底,应将表层含盐量高的表层清除,并做好路基两侧排水工程。盐渍土具有吸湿、膨胀、淋溶、沉陷等特性,影响路基稳定,并有腐蚀建筑物等不良作用。

1.3地震资料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新建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铁路集宁至大同段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沿线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1.4水文情况

⑴地下水分布及特征

河流水流量受季节影响变化大,河流均具有典型的雨洪特征,流量、水位与降水量成正比,动态极不稳定。除较大河流常年有水,流量较大外,山间沟谷多为深沟峡谷,呈树枝状,旱季流量很小甚至干涸,雨季流量大,甚至引起山洪暴发。

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河谷阶地、山间盆地及冲沟中,局部地段孔隙水具承压性,冲洪积的砂类土及碎石类土为其主要的含水层;河流两侧及河谷阶地区,地下水位较浅。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0.1~49.4m(标高1017.09~1375.09)之间,局部地段大于30m。孔隙潜水的补给方式以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排泄方式以蒸发为主,水位变幅一般在1~5m之间。

基岩裂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各类基岩的风化带及构造裂隙中,一般埋深大于20m,多数水量不大,部分地段埋深较浅,地表径流较弱,大气降水多沿裂隙下渗,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显著。局部地段具承压性,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中,水量较大,承压水多存在于太古界变质岩中。

地下水的排泄与其径流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在平原、盆地区多以蒸发排泄为主;在山区除以蒸发排泄外,还以地下径流方式排泄到盆地区或以泉的形式出露于地表。

⑵沿线水、土腐蚀性评价

地表水以河水、湖水、水库及坑塘为主,因灌溉后蒸发、土壤排盐等作用,湖、淖、沟表水的含盐量都有一定增加,大部分对混凝土不具侵蚀性,局部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氯盐、盐类结晶性侵蚀,环境作用等级H1、L1、Y1。

沿线地下水一般对混凝土多具侵蚀性。湖泊洼地附近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大部分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氯盐、盐类结晶性侵蚀,环境作用等级H1、L1、Y1。仅山前冲洪积平原零星地段地下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ujiangy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