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TD)基本概念一组由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可引起泌尿生殖器官及附属淋巴系统病变的疾病;包括生殖器以外皮肤对皮肤,皮肤对粘膜,粘膜对粘膜的直接接触传染,可涉及到全身主要器官的病变;主要受染部位为:口、咽部、肛门、直肠等;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传染性疾病。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常任理事会通过,确定用“性传播疾病”来代替既往习惯上所称的性病(venerealdisease)一词。定义为由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传染病。STD的危害全球每年有数百万20~24岁生育力旺盛的青年人感染STD。WHO近年报告,每年约有4亿新病例。经治疗的STD年发病数为3.33亿人),主要病种为淋病(6200万)、梅毒(1200万)、HIV感染(3000万)、生殖器疱疹(2000万)、软下疳(700万)及衣原体感染(8900万)。STD的危害引起局部病变和损伤;也可引起全身的严重病变,导致伤残或威胁生命;与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妇女的不育及异位妊娠有关;STD还可由孕妇传给胎儿及新生儿。艾滋病的泛滥日趋严重全世界HIV感染者总数已超过6000万;其中每年新增HIV感染者为500多万,平均相当于每天有1.5万人遭感染;联合国首次把艾滋病列为“安全危机”。艾滋病的严重危害1.劳动力急剧减少,人才严重损失:3860万HIV感染者当中,15岁至49岁感染者已达3630万,意味着再过10年受危害的国家将丧失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及科技人才。艾滋病的严重危害2.人口比例严重失衡,人均寿命降低;3.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据世界银行估计,艾滋病发病率高的国家人均收入每年要为此减少1%。到2010年,在AIDS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可能下降8%,人均消费水平可能下降更多。艾滋病的严重危害4.防治艾滋病的花费将加重有关国家的财政负担:全世界每年将为艾滋病花费5000亿美元,而非洲国家目前用于艾滋病防治的经费每年需10多亿美元。STD的种类1.“经典”性病:梅毒、淋病、软下疳及性病淋巴肉芽肿等四种;2.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及阿米巴性痢疾;3.非淋菌性尿道炎,衣原体性尿道炎,生殖道支原体病,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炎,性病性盆腔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阴道念珠菌病,阴虱病,疥疮,嗜血杆菌阴道炎,传染性软疣,单纯疱疹,β型链球菌病,巨细胞病毒病,梨形鞭毛虫病,沙门氏菌病,志贺氏菌病,弯曲杆菌病,弓形体病,类园线虫病,隐孢子虫病及甲型肝炎等。STD的病原体几乎所有医学微生物均可致STD。如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放线菌,真菌,原虫及寄生虫等均可经性接触传播相应的STD。流行概况由于漏报严重,官方报告的数字只能显示真实发病情况的一部分,STD的真正发病率是很难确定的,只能用其来描述流行的趋势。在我国,STD现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地区不断扩大,危害日益严重。近20年来全国性病疫情一直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124.31%。人群分布特征1.男性病例多于女性,两性发病有明显的差异;2.婴幼儿性病病例明显增多;3.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4.现阶段STD的发病率已无明显的职业差异。地区分布特征1.全国各地STD的发病率差异呈缩小的趋势;2.总体上来说,城市高于农村、沿海地区高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STD的流行环节传染源:1.性工作者;2.性乱者;3.同性恋/双性恋者;4.性病患者的性伴与配偶;5.吸毒者;6.血源。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2.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传播;3.血源感染;4.母婴传播;5.医源性传播;6.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易感人群1.人群对STD既无先天性免疫力也无稳固的后天获得性免疫力,可以反复感染STD,也可迁延不愈,反复发作;2.人群对STD普遍易感:没有年龄、性别的差异。生物学因素1.STD病原体种类繁多,引起的疾病种类也相应繁多;2.人群对STD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因而普遍易感,甚至可发生重复感染或反复发作及间歇性排菌等现象;3.至今尚无有效的人工免疫方法及化学预防办法;4.滥用抗菌素。社会因素1.社会制度;2.人口流动;3.嫖娼、卖淫;4.吸毒、贩毒;5.淫秽文艺作品泛滥;6.健康教育欠缺及自我保护意识差;7.性病医疗市场混乱。心理学因素1.传统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被抛弃;2.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及道德标准的改变。艾滋病及其流行特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