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骨盆固定带固定第31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2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3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4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骨盆固定带固定第35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骨盆固定带固定第36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外固定架固定第37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8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9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耗费时间第40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形钳固定快速(5~10min)简便适合急救应用第41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2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3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骨盆骨折的处理指南培训第1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引言骨盆损伤是创伤救治中最为复杂的外伤之一,约占骨骼损伤的3%。骨盆骨折的患者通常较为年轻,有较高的ISS评分(ISS25-48)。因为大量失血及相关的损伤,骨盆骨折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对此,多学科团队处理复苏、控制出血以及尤其是受伤后1h以内的骨科处理至关重要,需要“24/7”运作模式的创伤外科医师、骨科医师、放射介入医师、麻醉医师、ICU医师、泌尿外科医师等团队通力合作。第2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受伤机制骨盆骨折-高能量损伤交通事故损伤高处坠落损伤第3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0-15%的骨盆骨折患者被送到急诊室时表现为休克,这部分患者死亡率高达32%,死亡原因主要是不能控制的出血以及患者生理耗竭。第4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骨盆解剖与出血来源骨盆骨折出血80%为静脉来源,20%为动脉来源。主要受到损伤的静脉包括骶前静脉和前膀胱静脉,主要受到损伤的动脉则是髂内动脉前支、前方的会阴动脉及闭孔动脉、后方的臀上动脉及髂外侧动脉。其他的出血则包括骨折来源。第5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理生理对严重创伤和出血患者的处理中,最基本的是早期评估和纠正创伤性凝血病。对于大出血患者应执行大量输血方案。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定义为收缩压90mmHg,心率120次/分,并存在皮肤血管收缩的证据(湿冷、毛细血管充盈减少),患者意识水平改变和(或)呼吸急促。建议:面罩吸氧≥11L/min第6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VIIa)。1.骨盆骨折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需尽快开始液体治疗,优选上肢的外周静脉通路2~3条,条件允许时可考虑颈内/锁骨下静脉置管。初始应用晶体液治疗,如果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避免选用低渗溶液如乳酸林格氏液。如果应用人工胶体液,建议在其处方剂量范围之内,并警惕对凝血功能和肾损伤的影响。及时输注红细胞悬液,维持血红蛋白为70~90g/L。
2.对于需要手术或者放射介入治疗止血的患者,建议未控制出血前将收缩压控制在80~90mmHg,直至确定性止血后进行充分的复苏。如果合并重型颅脑损伤,建议将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mmHg以上,并尽最快的速度完成确定性止血。对液体复苏无效的患者,使用缩血管药物来维持目标的动脉血压。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损伤控制复苏第7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对于大出血患者应尽早(伤后3h内)使用氨甲环酸针,首剂1g经静脉微泵给药(持续大于10min),后续1g持续静脉输注超过8h。建议在创伤复苏单元储备氨甲环酸针,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在救护车中即开始使用。
4.推荐早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体热丢失,对输注的液体进行加温(晶体液加温至39℃),以维持正常的体温。
5.积极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动态监测血乳酸或碱缺失水平,是评估出血和休克程度的敏感指标。常规监测血浆离子钙水平,并维持在正常范围。第8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常规和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建议开展血栓弹力图检查,积极防治创伤性凝血病。对于大出血的患者,推荐早期应用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1.5-2.0g/L或血栓弹力图提示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予以输注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起始剂量纤维蛋白原为3-4g,冷沉淀为50mg/kg。输注血小板以维持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对于持续出血和/或创伤性脑损伤者,建议将血小板计数维持在100×109/L以上,输注的起始剂量为4-8单位血小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