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四单元 16 古诗三首 竹石》优质课教学设计完整版0.pdf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四单元 16 古诗三首 竹石》优质课教学设计完整版0.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自学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作者的生平,体会作者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作者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感受托物言志诗的特点,联系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

义凛然、廉洁清白的高洁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这三首读起来铿锵有力、充满豪情壮志

的古诗与以前学习的古诗略有不同。第一首学生读题目,师板书。这是明代诗人

于谦在12岁写的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另一首是《竹石》。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顺势解题:吟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有吟颂、赞美之意。我们今天学习的《石灰

吟》就是要赞颂石灰。那平平凡凡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我相信同学们一定

能找出答案。一起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自学提示下面就让男生女生展开竞赛,开启我们的自学之旅吧。指名学

生自读,初步感知七言诗的节奏。

1、教师范读。要求:边听边关注,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重音的变化。

(可边听边画出节奏)接下来展示读。

2、男女练读。教师点评加分奖励。

三、自主探究明诗意

1、请同学们默读,按照提示的方法,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要圈画重

点词语“若等闲、浑、清白”理解石灰的特点。教师重点抓住——粉骨碎身。相

机解释“粉骨碎身”。(指指身体粉碎)渗透讲解拟人手法理解石灰的不怕牺牲、

不畏艰难品质。学生板书。

2.师引导:这四句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还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呢?出示生平

引入“知人解文”联系身世品读体会于谦的坎坷人生,其实字里行间隐隐地藏着

诗人于谦自己的志向。你能抓住哪一句来谈感受即发现,学生展示板书。

3、同学们,从这段资料中你看出抒发诗人怎样的人生志向?于谦是一位坚强不

屈、刚正不阿、洁身自好、一身清白的人。学生板书。教师穿插一个成语故事,

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也就是给上级汇报工作)从不带任何礼品。当时太

监当道掌握大权,特别贪财,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

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

《入京》以明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4.教师引入情境:12岁立下志向,要清白一生,既是文官又是武将,浴血奋战,

到59岁时却惨遭陷害,试想,走上刑场的那一刻定有无数的话想对世人告白,

千言万语融汇成四句话,带上自己理解一起背诵。

5.出示PPT,总结托物言志诗的特点,教师板书一个大大的“志”字,请同学们

自学另一首诗《咏煤炭》按照自学提示进行。师引导:你能从哪一句发现诗人的

高远志向?

6.学生扩充板书。

四.展示交流学方法

xiè

1.自学《竹石》教师提示:诗中几个生字如:燮()坚劲(jìng)读音正确,

学生自学竹子有什么特点?出示PPT,按照自学提示(二)分步进行。注意圈画

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咬”字“立”用拟人手法,突出了竹子的坚韧不拔、无所

畏惧特点。教师强调“东西南北风”的引申义:自然界的风霜雨雪,恶劣环境。

也指社会上黑暗势力。自己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3.学生板书竹子的特点,教师可补充竹子的有节(谦虚)高大挺拔、(高洁品格)

生命力强。(坚强不屈、不同流合污)引申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可再

次用“知人解文”的方法,出示郑燮的简历,学生总结郑燮的人生追求。学生板

书词语6个。教师补充小故事:在他12年的为官生涯中,经常察看民情访问疾

苦,1.不坐轿子2.不许鸣锣开道3.不许打“回避”的牌子。他身着便服,脚穿草

鞋到乡下私访,即便夜间去查巡,也仅差一人提着“板桥”二字灯笼引路。也

曾说过:“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后来不愿于那些贪官污吏为

伍,就以卖画为生。

4.深情朗诵,教师点评一定联系时代背景,感悟品格。男女一起背诵。

5.师小结:这两首诗有共同点吗?学生总结:第二首诗是借什么来表达什么?

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两首诗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不仅他们是这样说的,

的确是这样做的,为国家可以视死如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43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