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下14《驿路梨花》教学设计(2课时).docx

七下14《驿路梨花》教学设计(2课时).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下14《驿路梨花》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弘扬雷锋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多做实事做好事。

语言运用: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分析、理解“梨花”的不同含义及作用及标题的妙处。

思维能力: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审美创造: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到美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的方法,并概述故事内容。

2.把握文章记叙的顺序,理解文章的思路,体会构思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驿路梨花”,截取自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彭荆风说,1977年初春的一个下午,他读到陆游的诗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大山深处行走时,遇见的许多美丽的梨花林以及有关的人和事。顿时,一种创作激情涌上心头,于是创作了小说《驿路梨花》。

看到标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驿路在哪儿?梨花开时是怎样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彭荆风的《驿路梨花》,解开这些疑惑。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

彭荆风(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祖籍江西省萍乡市,中国当代军旅作家,历任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协云南分会副主席、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49年6月,在南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驻云南,并进入二野军政大学学习。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3月,发表了短篇小说《倮黑小民兵》。1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反右运动”期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7年9月至1961年年底,被流放至滇西宾居农场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多次批斗,1968年,被投入监狱,关押长达7年。1975年8月,出狱,并在之后得到平反。1978年,小说《驿路梨花》被收录到初中语文教材中。1979年7月,出版长篇小说《鹿衔草》。1987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断肠草》。1994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绿月亮》。1996年9月,出版传记小说《秦基伟将军》。1999年7月,出版长篇小说《孤城日落》。2009年5月,出版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2018年7月24日上午6时53分,彭荆风逝世,享年89岁;11月,遗著长篇小说《太阳升起》出版。

2.创作背景

1950年春,彭荆风随同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进入云南后,为了建设边疆,几十年来,多数时间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工作、战斗,足迹遍及红河、怒江、澜沧江流域。边疆地势险峻,人民性格淳朴,风俗特异;那一时期一般人难以经历的战斗生活和民族工作,更是深刻地留存于彭荆风的记忆中。作为一个作家,彭荆风也有责任把边地人民勇于告别旧时代,热情拥抱新生活的过程,作为自己的写作题材。他的许多作品,如在1955年、1956年先后在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两本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佧佤部落的火把》,197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鹿衔草》以及与人合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芦笙恋歌》,都真实地表达了彭荆风对云南边地的美好感情。

“文革”中彭荆风经受了许多磨难。打倒“四人帮”后,彭荆风本来有许多痛苦的遭遇可以写,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伤痕文学”特别走红,彭荆风的7年监狱生活更是走俏的题材,但是彭荆风却没有写这些。因为作家总是急于抒写他最关注的事,所以彭荆风“文革”后写的第一篇作品是传递美好情感的《驿路梨花》。

3.字词检测(课后读读写写)

三、初读感知,理清情节

1.这篇课文是围绕大山深处的小茅屋展开故事情节的,先后出现了一连串的人。请同学们略读课文,说说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分别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和小茅屋修建、维护的先后顺序复述故事。思考:哪种叙述顺序更好?为什么?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略读要求

①按照每分钟400字的速度阅读课文,限时5分钟读完。

②略读时要注意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

③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以及他们做这些事情的目的。

明确:①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

“我”和老余:借宿小屋;和瑶族老人一起给房顶加草、挖深排水沟——学习哈尼小姑娘为群众着想的精神。

瑶族老人:归还粮食;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感激、回报曾受到的照料,也为方便后来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向解放军战士和梨花学习。

解放军战士:修建小茅屋——学习雷锋精神,给过路人避风雨。

梨花:照料小茅屋——被解放军战士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

②课文叙述的顺序

“我”和老余发现并借宿小茅屋——瑶族老人来小茅屋归还粮食——“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的妺妺照管小茅屋——十多年前解放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