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全攻略(全国通用)
第50篇《声声慢》
一、知识关
(一)挖空练习
声声慢
(词牌名,北宋末年李清照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李清照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乍暖还寒(忽冷忽暖天气变化无常)时候,最难将息(休养调理之意)。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憔悴;枯萎、凋零;损:这里是极的意思表示程度深),如今有谁堪(可以)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得黑?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全文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二、默写关
(一)易错字写3遍
戚
乍
悴
堪
桐
第
(二)情境默写练习
1.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2.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3.李清照《声声慢》中“(),(),()?”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4.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用了这几句:“(),(),()”。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
三、阅读关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2.后人评论这首词前三句中叠词的运用“情景婉绝”,请简要分析。
(二)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曾敏行《独醒杂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阿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堪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这个小故事,让我们感觉到当时人对于“雅”“俗”的敏感。不过,总体上看,在宋代趋于平民化的大环境之下,“雅俗兼备”、精致与俚俗互通,成为时代的突出特点。
②文化方面兼通雅俗的风格,应该是受到中唐以来禅宗潜移默化的影响。禅宗强调持平常心,注重“当下”,强调佛法在世间,具有渗透性、普适性,所谓砍柴、担水无非是道。宋代新儒学的产生,实际上和禅宗的影响有非常直接的关联。正是在和佛教学说、道教学说相互碰撞、相互冲突,一方面相互排斥,另一方面又相互吸纳这样一个过程里面,新儒学才真正成长起来。我们看到像《景德传灯录》这样的佛学著述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12篇《报任安书》(原卷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13篇《过秦论》(上)(原卷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15篇《陈情表》(原卷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16篇《归去来兮辞》并序(原卷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18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卷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20篇《登泰山记》(原卷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21篇《静女》(原卷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22篇《无衣》(原卷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23篇《离骚》(原卷版).docx
-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第24篇《涉江采芙蓉》(原卷版).docx
最近下载
-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坚持才会有收获 部编版.docx VIP
- 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四年级英语模拟练习.doc
- 国内外招聘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毕业论文.docx VIP
- 烷基化操作规程-(1).pdf VIP
- 儿科学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教学实施报告.pdf
- 《中国社会保险政策解读》课件.ppt VIP
- 精品解析:2024年高中化学奥林匹克北京地区预选赛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真题精选附答案.docx VIP
- F2300B型数控系统使用手册.PDF VIP
- 《企业招聘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