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观涛》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观涛》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涛

朱庆馀

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鲜飙[注]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

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

[注]鲜飙:少见的狂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落霜飞”写木叶落尽、霜飞满天的情景;“丹叶黄花”写经霜后的红叶黄花点明观涛正是秋季。

B.“鱼龙气”“雷鼓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涨潮时的磅礴气势以及观潮人的欢声雷动。

C.“川渐满”写出潮势之大,“客帆皆过浪难平”则行船已乘潮而过,江上巨浪还未平息,极言潮水声势之大,突出浪潮之多,一浪接着一浪。

D.尾联诗人的视角由观涛转向城郭,目之所及,秋意无限,生出无限遐思。

16.结尾两句的意境与前文“气壮山河”之势截然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答案】15.B16.结尾两句写自己在高楼晓望,杭州城中一片红枫黄菊,秋色如画,表现出杭州城秀美的一面,与前文雄伟大潮形成强烈对比,进一步映衬钱塘大潮的壮美;以景结情,写出心中无限的情绪,化为笔下的丹叶黄花之景,含义无尽,回味无穷。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以及观潮人的欢声雷动”错误,由原文“晴雪喷山雷鼓”可知,此句写潮水如晴日雪水自山间喷薄而来,发出雷鼓之声。可见“雷鼓声”是潮声不是欢呼声。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赏析能力。

由原文“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可知,黎明时分高楼上眺望,写心中无穷的情绪,所见的杭州城中一片红枫黄菊,秋色如画,表现出杭州城秀美的一面;

尾联在写景上又荡开一笔,由观涛转写望秋,“丹叶黄花”给画面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进一步烘托出秋天的气氛;前文颔联写潮水奔涌而至,像是狂风出海,挟着鱼龙之气,又如晴日雪水自山间喷薄而来,发出雷鼓之声,气壮山河,而尾联表现出杭州城秀美的一面,与前文雄伟大潮形成强烈对比,进一步映衬钱塘大潮的壮美;

选取“丹叶”“黄花”这些意象,渲染了一幅色彩绚丽的黎明郡城图,情景交融,意境混成,含蓄有味,最终以景结情,写出心中无限的情绪,化为丹叶黄花之景,无情胜有情,含义无尽,回味无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