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王阳明家训《示宪儿》(注音版).pdf

王阳明家训《示宪儿》(注音版).pdf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阳明家训:《示宪儿》

王阳明

yòuércáotīngjiàohuìqíndúshūyàoxiàotì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

xuéqiāngōngxúnlǐyíjiéyǐnshíjièyóuxì

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

wúshuōhuǎngwútānlìwúrènqíngwúdòuqì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wúzéréndànzìzhìnéngxiàrénshìyǒuzhì

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néngróngrénshìdàqìfánzurénzàixīndì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xīndìhǎoshìliángshìxīndìèshìxiōnglèi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pìshùguǒxīnshìdìdìruhuàiguǒbìzhuì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wújiàorǔquánzàishìrǔdìtīngwùqīngqì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王阳明全集·外集二·赣州诗》

译文

孩子们啊,要听从教诲:要勤奋地读书,还要孝顺父母;要学习谦恭待人,一切按照

礼仪行事;节俭饮食,少玩游戏;不要说谎,不要贪心利益;不要任情耍性,不要与人斗

气;不要责备别人,只要管住自己;能够放低自己身份,这是有志的表现;能够容纳别

人,这才是有大的度量。凡是做人,主要在于心地的好坏;心地好,才是善良之人;心地

恶劣,是凶狠之人。譬如树上结的果子,中心是它的蒂;如果蒂先败坏了,果子必然会坠

落。我现在教训你们的,全部在这里了。你们应该好好听从,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王阳明家训的现代价值

诸焕灿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代代传承,兴旺五千年,在于家教的支撑。“家训”

以其特有的形式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

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有其父必有其子”,“娶媳先看

她娘”;当看到一个不懂规矩、胡作非为的人时,就会说“没有家教”,说的

就是家风的好与坏对子女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周公姬旦是中国传统家训的开创者,自后有先圣先贤的言行与思想,深深

影响了后世家训的发展。其中伯夷、孔子、孟子等,对于古代家训的发展,作

用更为明显,他们教育子弟与子孙的思想,亦给后人作出了高标。孔子对儿子

孔鲤所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就是著名的“鲤庭承训”,后

来,孔氏子孙便以“诗礼传家”作为孔氏的家学风范。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

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被后人

誉为家教典范。诸葛亮的《诫子书》、《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训》等,对

后世影响也很大。在如此众多的家训之中,《王阳明家训》又有着特殊的作用。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这篇《王阳明家训》,又称《示宪儿》三字诗,收录在《王阳明全集·外集

二·赣州诗》中。所谓“赣州诗”乃正德十一年九月王阳明陞都察院左佥都御

史巡抚南赣以后,至十三年十二月期间所作的诗。

家训第一句“幼儿曹”中,“曹”字是:等、辈之意;整句意为:孩子

们。后面所有话语,均写得极通俗易懂,完全是向孩儿们说话的口气。

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承担着守护社会价值观的责任,当社会能够良性发

展时,家庭也为道德礼义的实践提供了第一个场所。孩童在真正进入社会之

前,就在家风的熏陶下,对应遵守的秩序进行体认、模仿与自觉维护。多数家

训文本以道德教化和行为规范讲授为主,极为直接地针对着本族子弟的实际行

为,极为现实,效果明显。而在这篇《王阳明家训》中,“重德修身”更是核

心内容,经过“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达到

“心化

文档评论(0)

叮当的泉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