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受戒(节选)》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受戒(节选)》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受戒(节选)》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受戒(节选)

汪曾祺

这家人口不多。一共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娘,两个女儿——大英子、小英子。老两口没有儿子。赵大伯是个能干的人。他是一个“全把式”,不但田里场上样样精通,还会晋鱼、洗磨、凿砻、修水车、修船、砌墙、烧砖、箍桶、劈蔑、绞麻绳。他不咳嗽,不腰疼,结结实实,像一棵榆树。人很和气,一天不声不响。赵大伯是一棵摇钱树,赵大娘就是个聚宝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像老头子一样,她一天不闲着。煮猪食,喂猪,腌威莱,地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春粉子,磨小亚腐,编装衣,织芦筐。她还会剪花样子。这里嫁闰女,陪嫁妆,瓷坛子、锡罐子,都要用梅红纸剪出吉祥花样,贴在上面,讨个吉利,也才好看:“丹风朝阳”呀,“白头到老”呀,“子孙万代”呀,“福寿绵长”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来请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来!”“一定呀!”——“一定!一定!”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脱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这里的风俗,十五六岁的姑娘就都梳上头了。这两个丫头,这一头的好头发!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母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

姐妹俩长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静,话很少,像父亲。小英子比她娘还会说,一天叽叽呱呱不停。大姐说:“你一天到晚叽叽呱呱——”“像个喜鹊!”“你自己说的!——吵得人心乱!”

“心乱?”

“心乱!”

“你心乱怪我呀!”

二姑娘话里有话。大英子已经有了人家。她偷偷地看过,人很敦厚,也不难看,家道也殷实,她满意。她这两年,很少出房门,整天赶她的嫁妆。大裁大剪,她都会。挑花绣花,不如娘。可她又嫌娘出的样子太老了。她到城里看过新娘子,说人家现在绣的都是活花活草。这可把娘难住了。最后是小英子忽然一拍屁股:“我给你保举一个人!”

这人是谁?是明子。小英子说:“他会画!画得跟活的一样!”

小英子把明海请到家里来,给他磨墨铺纸,小明子画了几张,大英子喜欢得不得了:“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就可以乱孱!”——所谓“乱孱”是绣花的一种针法:绣了第一层,第二层的针脚插进第一层的针缝,这样颜色就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迹,不像娘那一代绣的花是平针,深浅之间,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小英子就像个书童,又像个参谋:

“画一朵石榴花!”“画一朵栀子花!”她把花掐来,明海就照着画。到后来,凤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叶、天竺子、蜡梅花,他都能画。大娘看着也喜欢,搂住明海的和尚头:“你真聪明!你给我当干儿子吧!”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说:“快叫!快叫!”小明子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从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干娘。大英子绣的三双鞋,方圆三十里都传遍了。很多姑娘都走路坐船来看。看完了,就说:“喷喷喷,真好看!这哪是绣的,这是一朵鲜花!”她们就拿了纸来央大娘求了小明子来画。有求画帐檐的,有求画门帘飘带的,有求画鞋头花的。每回明子来画花,小英子就给他做点好吃的,煮两个鸡蛋,蒸一碗芋头,煎几个藕团子。因为照顾姐姐赶嫁妆,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帮手,是明子。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这几茬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其余的时候,各顾各,不显得紧张。薅三遍草的时候,秧已经很高了,低下头看不见人。一听见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浓绿里唱:栀子哎开花哎六瓣头哎……姐家哎门前哎一道桥哎……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两步就赶到,赶到就低头薅起草来。傍晚牵牛“打汪”——水牛怕蚊子。这里的习惯,牛卸了轭,饮了水,就牵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滚扑腾,弄得全身都是泥浆,这样蚊子就咬不透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挂十四轧的水车,两个人车半天就够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车杠上,不紧不慢地踩着车轴上的拐子,轻轻地唱着明海向三师父学来的各处山歌。打场的时候,明子能替赵大伯一会儿,让他回家吃饭。他一扬鞭子,喊起了打场号子:“格当嘚——”这打场号子有音无字,可是九转十三弯,比什么山歌号子都好听。赵大娘在家,听见明子的号子,就侧起耳朵:“这孩子这条嗓子!”连大英子也停下针钱:“真好听!”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一十三省数第一!”晚上,他们一起看场。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磁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听纺纱婆子不停地纺纱,“吵——”,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呀!我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小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