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颈部转移癌课件.ppt

颈部转移癌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頸部轉移癌定義原發灶不明的頸部轉移癌,又稱隱性原發灶的頸部轉移癌,是指有病理證實的頸部淋巴結轉移性癌,既往少無腫瘤病史,並且全面的臨床檢查未發現原發灶者。

本病的發病率占頭頸部轉移癌2%~10%左右。發病年齡一般在50多歲。本病的病理分型以鱗癌(包括低分化鱗癌)居多,其次為未分化癌和腺癌。淋巴瘤、黑色素瘤和肉瘤不屬於本病的範圍。第I區(levelI)包括頦下區及頜下區淋巴結。第II區(levelII)為頸內靜脈淋巴結上組,即二腹肌下,相當於顱底至舌骨水準,前界為胸骨舌骨肌側緣,後界為胸鎖乳突肌後緣,為該肌所覆蓋。第III區(levelIII)為頸內靜脈淋巴結中組,從舌骨水準至肩胛舌骨肌與頸內靜脈交叉處,前後界與II區同。第IV區(levelIV)為頸內靜脈淋巴結下組,從肩胛舌骨肌到鎖骨上。前後界與II區同。第V區(levelV)為枕後三角區或稱副神經鏈淋巴結,包括鎖骨上淋巴結,後界為斜方肌,前界為胸鎖乳突肌後緣,下界為鎖骨。第VI區(levelVI)為內臟周圍淋巴結,或稱前區(anteriorcompartment),包括環甲膜淋巴結、氣管周圍淋巴結、甲狀腺周圍淋巴結。咽後淋巴結也屬這一組。這一區兩側界為頸總動脈,上界為舌骨,下界為胸骨上窩。1)臨床表現及尋找原發灶認真詢問病史,分析病人主訴的症狀和體征,結合病理類型和分級,以及淋巴結轉移規律常可以幫助我們為尋找原發灶提供線索。

2)掌握淋巴結轉移規律頸部轉移癌大約75%來源於頭頸部原發腫瘤,尤其是上、中頸部淋巴結轉移更多見於頜面部原發性腫瘤。典型的淋巴結轉移是向同側頸部引流,但是軟齶、扁桃体、舌根、咽后壁,尤其是鼻咽病变常向双侧颈部引流。聲帶、鼻竇和中耳淋巴引流很少或無淋巴管網。上頸深後組淋巴結主要引流口咽、鼻咽病變,而口腔、喉或下咽病變很少有此處轉移。口腔癌可轉移到頜下或須下淋巴結。鼻咽、下咽和喉病變極少有I區淋巴結轉移。頸後三角Va區主要引流鼻咽、口咽和後頭皮的皮膚病變,Vb區更多引流甲狀腺病變。咽後淋巴結轉移最常見是鼻咽癌,其次是咽壁和軟齶腫瘤。其他班區淋巴結轉移多見於聲門下喉、梨狀窩、甲狀腺、上段食管和氣管病變。需要注意的是大約有2%~10%左右的頸部淋巴結為跳躍性轉移。3)病理類型及分級頭頸部腫瘤多為鱗癌,韋氏環區腫瘤常為未分化癌或淋巴上皮癌。口腔腫瘤以高分化癌為主,下咽癌和喉癌以高-中分化癌較多見。鼻腔和鼻竇腫瘤除鱗癌以外,還常見各種小涎腺腫瘤。轉移性腺癌若位於中上頸部,除考慮來源於涎腺、甲狀腺或甲狀旁腺外,還要考慮來源於鎖骨水準以下的原發病變。

4)症狀和體征鼻塞多見於鼻咽、鼻腔和鼻竇腫瘤。放射性耳痛常見於舌、口底、扁桃體、下咽和喉腫瘤。咽痛或吞咽痛可由於軟齶、扁桃體、舌根、下咽和聲門上腫瘤引起。聲嘶可為下咽、喉、甲狀腺或上縱隔腫瘤所致。聽力下降和中耳積液多見於鼻咽、中耳和內耳、岩骨尖,以及外耳道腫瘤。顱神經麻痹可見於鼻咽、鼻竇,腮腺深葉和頸靜脈孔腫瘤。

臨床檢查:頭頸部粘膜檢查,包括鼻咽鏡、纖維導光鏡、直接或間接喉鏡檢查,用手觸診並配合壓舌板檢查口腔、口咽部。對可疑隱性原發灶的部位作多點活檢。我國鼻咽癌發病率高,如果病理為淋巴上皮癌或低分化癌,出現雙頸或頸後淋巴結轉移,鼻咽粘膜粗糙,應反復多次作鼻咽部活檢,爭取得到病理證實。如果懷疑扁桃體病變,應作扁桃體切除手術。國外有報導頸部轉移性鱗癌常規作扁桃體切除術發現26%~35.5%的隱性扁桃體5)影像學檢查CT和MRI檢查是應用最多最普遍的方法,一方面可以瞭解頸部轉移灶情況,另一方面又可以發現隱性原發灶,尤其要注意觀察鼻咽、舌根、扁桃體、舌體、梨狀窩等處,這些部位常常會發現小的原發灶。正電子發射斷層照相術(PET)從分子生物水準研究細胞的糖代謝變化。PET檢查的敏感性高,可以補充CT和MRI檢查不能發現的全身隱性原發灶。6)病理診斷頸部淋巴結切除術或腫物切取活檢,超聲波引導下作頸部腫物的穿刺活檢細胞針吸活檢。常規光學顯微鏡檢查外,免疫組織化學檢查是最常用的特殊組織學檢查,以鑒別鱗癌和腺癌,以及淋巴瘤、黑色素瘤和神經內分泌腫瘤等。利用免疫酶標查雌激素受體,可以支持乳腺癌的診斷。電子顯微鏡檢查、基因分析幫助鑒別診斷。病理診斷必須結合臨床表現特點。7)臨床分期國內外普遍採用的N分期標準:

NX:腫瘤不能估計

N0:無淋巴結轉移

N1:單個轉移淋巴結,直徑≤3cm

N2a:同側單個轉移淋巴結,直徑>3cm,≤6cm

N2b:同側多個轉移淋巴結,直徑≤6cm

N2c:雙頸或對側頸淋巴結轉移,直徑≤6cm

N3:轉移淋巴結直徑>

文档评论(0)

157****38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