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一、引言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兴趣,丰富知识储备,促进其全面发展。那么,究竟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激发阅读兴趣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书
小学生喜欢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如《小王子》《夏洛的网》等,这些书籍语言简洁明了,情节引人入胜,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初中生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深度和思想性的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等,帮助他们拓展视野,思考人生。高中生的阅读范围可以更广,包括经典文学名著、哲学著作等,如《红楼梦》《呐喊》《理想国》等,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深度。
2.考虑学生兴趣爱好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有的学生喜欢科幻,就推荐《三体》《银河帝国》等科幻小说;有的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可引导他们阅读《史记》《明朝那些事儿》等历史书籍。这样能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找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阅读积极性。
(二)营造阅读氛围
1.创建班级阅读角
在班级设置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角,摆放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杂志,配备桌椅、抱枕等,让学生在课间或课余时间能够随时阅读。
2.开展阅读活动
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好书、有趣的情节和感悟;组织读书竞赛,如诗词背诵比赛、名著知识问答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阅读热情;设立班级读书之星,对阅读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三、培养阅读习惯
(一)制定阅读计划
1.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生活节奏,帮助他们制定每天或每周的阅读计划。例如,每天安排30分钟到1小时的固定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日常习惯。
2.循序渐进增加阅读量
开始时可以从简单的短文、绘本入手,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阅读篇幅和难度,鼓励学生挑战经典名著。
(二)培养阅读方法
1.精读
指导学生精读文章时,要求他们逐字逐句地读,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细节。例如,在学习《背影》时,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语句,体会父子之间深沉的情感。
2.略读
教会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抓住关键信息,如标题、开头、结尾、段落中心句等,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要观点。在阅读报纸、杂志时,略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3.批注阅读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疑问、感悟、联想等。如在阅读诗词时,批注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思维导图阅读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层次关系以直观的图形呈现出来。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提高分析和归纳能力。
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理解文章词句
1.词语理解
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义词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例如,理解一丝不苟这个词时,可以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它在语境中的意思,也可以联系生活中做事认真的人的表现来加深理解。
2.句子理解
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从句子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蕴含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快乐的状态。
(二)把握文章主旨
1.分析文章内容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发展,概括段落大意,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揭示怎样的主题。
2.关注写作背景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例如,学习杜甫的诗歌时,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能更深刻地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作品的内涵。
(三)体会作者情感
1.关注情感表达语句
文中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语句往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找出这些语句,分析其表达的情感类型,如喜悦、悲伤、愤怒、思念等。
2.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进而感受作者在人物塑造中所蕴含的情感。
(四)分析写作手法
1.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效果,如比喻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
2.表现手法
如象征、衬托、对比、伏笔、照应等表现手法,能丰富文章的内涵。例如,分析《白杨礼赞》中白杨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P化学 2012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hemistry 2012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第六章 教会法.ppt
-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详版.pptx
- 无铬厚膜底漆、厚膜预涂板和制备方法.pdf VIP
- 教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考试试题三套及答案.docx
- CMA考试 P2试题500道含解析.pdf VIP
- 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2025年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docx VIP
- 2024年05月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编外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