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如庵适矍然方异人等字词,掌握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
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能够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文言知识理解上的疑难问题,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方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人生态度,思考其对现实人生的启示。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准确翻译课文。
理解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深入理解方山子复杂的情感世界。
领会作者对方山子人生选择的态度及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理解文意。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营造教学氛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展示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书法作品或相关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引导学生回答出苏轼。
2.接着说: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作品风格豪放洒脱,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方山子传》,让我们一起走进方山子的世界,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利用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其文学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豪放派代表词人之一。
2.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生活上遭受巨大挫折,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在与友人的交往中,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方山子是苏轼在黄州认识的一位隐士,两人交往颇深。苏轼为方山子作传,一方面是为了记录这位奇人的事迹,另一方面也借对方山子的描写,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重点字音:闾(lǘ)里谪(zhé)居矍(jué)然著(zhuó)帽奴婢(bì)等。
节奏示例: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情况,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全班齐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0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
3.教师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重点实词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中,庵,名词作动词,结草庵居住。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中,环堵,周围的墙壁,指简陋的居室;萧然,空寂的样子。
余既耸然异之中,耸然,惊奇的样子;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惊异。
适见焉中,适,恰好。
方山子傥见之欤中,傥,或许,可能。
重点虚词
而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表转折,然而。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而俯冯公之遗风,犹有慙色,表承接,然后。
之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代词,他。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余告之故,代词,他,指陈慥。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代词,它,指鹊。
特殊句式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句,应为为何而在此,意思是为什么会在这里。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句,应为鹊于前起,意思是有鹊在前面飞起。
4.教师选取文中几个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检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余谪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低年级《新时代思想读本》第1讲第二课《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教学课件.pptx VIP
- 保险行业转型培训课程打造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模式.pptx
- 阑尾腹腔镜手术.pptx VIP
- 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培训.pptx
- 安吉物流汽车零件配送中心优化方案设计.pdf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11第十一讲 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pdf VIP
-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全文 .pdf VIP
- 2021年12月大学英语三级(A级)真题试卷.pdf
- 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