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师说教学案及答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论述结构和论证方法。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美。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所阐述的师道观念,把握其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突破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理解文意。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多媒体展示孔子和老子的图片,提问学生:这两位分别是谁?他们在文化领域有什么重要贡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出古代尊师的话题。
2.接着展示一些现代社会中关于师生关系的图片或简短事例,如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等,然后提问: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重视师生关系,那么在古代,人们对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韩愈的《师说》,看看他对师道有怎样的见解。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作者介绍
多媒体展示韩愈的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2.背景介绍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韩愈反对这种不良风气,写了这篇《师说》,论述师道的重要性,以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读完后,让学生纠正自己预习中读错的字音。
强调重点字音:
句读(dòu)或不焉(fǒu)经传(zhuàn)贻(yí)谀(yú)欤(yú)
展示课文节奏划分示例,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节奏美: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3.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情况,重点关注字音、节奏和语气的把握。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0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P化学 2012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hemistry 2012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第六章 教会法.ppt
-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详版.pptx
- 无铬厚膜底漆、厚膜预涂板和制备方法.pdf VIP
- 教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考试试题三套及答案.docx
- CMA考试 P2试题500道含解析.pdf VIP
- 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2025年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docx VIP
- 2024年05月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编外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