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优化建议
摘要: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却由于以往管理较为粗犷,难以有效保护林木资源,破坏生态多样性,无法抵御病虫害肆虐,结果是每年都需进行防治工作,而病虫害却频繁复发,陷入恶性循环。为此,文章立足于生物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简要分析生物天敌防治、生物农药防治、微生物防治、新型生物防治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建议,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生物技术;应用
引言
“十四五”规划中,坚持山林水田湖草系统治理,提高生态系统修复及稳定能力,控制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改善整体生态质量,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生态基础。森林作为维护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为科学发展林业,不能忽视森林病虫害。据统计,每年由于森林病虫害造成林业损失超过1100亿元,发生面积达1.78亿亩。因此,森林发展中,必须加强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合理应用生物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植被损害。
1生物防治技术概述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一种生物控制另一种生物的方法,利用生物种间关系,以一类或一种生物抑制另一类或另一种生物,包括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降低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密度[1]。该技术作用如下:
1.1持续治理病虫害。林业产品质量作为林业发展重要环节,以往多采取化学防治病虫害方法,不可避免出现农药残留的情况,不仅会增加病虫害抗药性,也会对周围环境、林产品安全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减少化学药剂用量,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如绿色防控、植保无人机等,有效减轻农药污染,有助于林业健康发展。
1.2促进林业现代化发展。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需要完善设备、先进技术予以支撑,将其引入林业工程中,能够落实“科技兴林”战略,推动林业现代化发展,实现林业“转方式、调结构”。
1.3保护生态环境。现阶段,森林农药用量居高不下,农药利用率却仅约35%,主要是小型施药机器会造成农药漏、滴、冒、跑等情况,渗漏至水体与土壤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森林病虫害防治采取生物技术,可减少农药用量,做好源头控制工作,对保护林业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2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1应用原则
2.1.1经济性
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要求人员了解病虫害情况,全面分析危害程度,制定科学防治方案,选择恰当防治方法。由于防治工作离不开材料、设备等支持,需要把控防治成本,控制经济支出的同时,提高防治效果[2]。
2.1.2环保性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较多,部分防治方法却会污染森林环境,应遵循环保性原则,合理选用生物技术,减少环境影响基础上,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2.1.3针对性
病虫害与树木之间存在联系,要求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深入了解病虫害,作出科学判断,采取针对性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保护林业环境,进而恢复和治理生态环境。
2.2生物天敌防治
生物天敌是利用生物链制约关系,将害虫天敌引入森林之中,构建益虫吃害虫的生物链,转变原有有害生物、有益生物数量失衡情况,促进森林健康发展。生物天敌防治技术应用,可维护林业生态多样性,对有害生物族群数量加以控制[3]。常见生物天敌技术有以鸟治虫、以虫治虫,需控制引进害虫天敌的数量,注意选择多种天敌种类,维系林区平衡。
在以鸟治虫中,鸟类多食用昆虫,引进啄木鸟等有益鸟类,可控制害虫数量,主要采取人工放飞、人工筑巢方式,选择适应力、繁殖力、捕捉力强的鸟类,确保林区益鸟有效生存。例如,防治松材线虫病害时,考虑松褐天牛作为病害主要传播媒介,为减少中间寄主,采取以鸟治虫的方式,遏制病害蔓延。以胸径约20cm的带皮杂阔原木火杉木为鸟巢,将其锯成长60cm木段,纵向剖开,内部空腔,孔深45cm,孔径12cm,空腔内放入木屑密封,顶端订薄木片与挂绳,将其悬挂在4m位置。“鸟巢”悬挂于松树主树干上,紧贴树干捆绑,朝向以北、东南为主,背对风向,确保巢内温度。悬挂密度3.3hm2/个,控制间距160m,铁丝固定鸟巢,红油漆编号,记录林班,GPS定位,吸引啄木鸟入住,防治害虫[4]。
在以虫治虫中,每种害虫均有1种或多种昆虫天敌,利用该“益虫吃害虫”的生态现象,能够构建生物种群平衡关系,达到最佳控制害虫效果。例如,天牛蛹期或天牛低龄期释放花绒寄甲、管氏肿腿蜂等天敌,释放密度分别是667m2/400-600头;舟蛾类害虫卵期释放赤眼蜂约667m2/20000头;美国白蛾、舟蛾的老熟幼虫期释放周氏啮小蜂667m2/25000头,黑基啮小蜂13000头。害虫由于世代重叠,发育不整齐,采取错时释放,分批次分时段释放,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生物天敌防治技术环保性与经济性较强,防治效果良好,广泛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
2.3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相比化学农药,成分以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为主,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导学教案.doc VIP
- 人教版八年级下英语单词默写表格(整理打印).pdf VIP
- 九年级下册数学《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doc VIP
- 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简介.doc VIP
- 女性生育力保存PPT课件.pptx VIP
- STEAM跨学科课程整合的理念、模式构建与实施挑战研究.docx VIP
-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申报书模板(包含内容).docx VIP
- 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监理实施细则.doc VIP
- 智慧乡村、智慧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可追溯平台建设方案.pdf VIP
-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申报书模板—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案例构建与实践(包含申报书内容、合作方案、合作协议).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