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4.docVIP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4.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4-

定风波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经验,理解本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词中表现的作者的豁达。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旷达情怀。

【教学难点】:领悟的人生哲理及抑郁隐喻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晚自习)预习:

苏轼及其创作(微课)、乌台诗案、苏轼一生的被贬经验(PPT)

一、课堂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才华横溢,诗、词、文、书法、绘画,无所不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艺术全才。而为官时也是以老百姓为重,很受老百姓的支持。按说,这样的人假如生在现在,教书的话怎么也得是北大的荣誉教授,从政的话也可以当个教化部长吧。但是,这个人的一生却并没有如此荣耀,他的一生可以所是历尽坎坷,可以说是奔波在被贬谪的路上。苏轼坎坷的一生有这样两句诗形容“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个是谁?——苏轼

不过,苏轼的人生经验了很多波折,但并没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

被贬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被贬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家乡无此好湖山”。

被贬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今日我们学习的这首词就是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所作。在这首词里表现出苏轼怎样的人生思索,我们希望通过这节课能对他的思想窥见一二。

课件出示:

①题《定风波》苏轼

②苏轼简历(生说)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二、书声入境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提示:

同行(xíng)??吟(yín)??啸(xiào)??一蓑(suō)

2.个人展示朗读

提示:

停顿、字音

三、品读悟情

齐读小序,揣测这首词的主要内容。(自由回答)

在疾风骤雨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东坡?

上片:(“莫听”~“任平生”)开篇连用“莫听”“何妨”“且”三个词,使一个在雨中长啸,从容闲雅,且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

从“莫听~徐行”意思是: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主子公既有的步伐,“我”依旧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前行,视风雨为无物,表现得冷静、潇洒。

“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是竹杖芒鞋不行怕,只要你以此为乐,一样可以轻松赛过骑马,表现出几分倔强,几分抗争。当然这里的“轻”字另有含义,有“无官一身轻”的意思也未可知。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不是写眼前景,而是写心中事。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这里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意思是不怕自然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看法,同时也暗含能顶得住人生风雨,说明他自然、旷达。

小结:上片——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齐读上片。

(三)雨过天晴,苏轼有何感受?你如何理解苏轼这种心境?

“料峭~却相迎”:料峭的春风几丝寒冷,山头斜照、气候不定,隐隐地透露出作者这几年的劫后余生中,余悸尚未完全消尽,政治风雨令人寒冷。但不管天气是阴是晴,政治风雨是寒是冷都听任自然英勇面对。

“回首一直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看看刚刚遇雨之处,现在一切都归于安静(这里应当说是指自己平生经验过的宦海风波)用什么样的看法对待呢?只有坦然面对。一个字“归”此时的主子公只想着“归去”,这里或许表现的是苏轼的忧乐两忘,祸福不惊的旷达,但或许表现了他身上的道家意向:退隐和逃离。因在苏轼的思想体系中,儒、佛、道是兼容并蓄的,他崇尚老庄哲学、颂扬陶渊明的人生看法,因而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后产生隐逸思想是很自然的事,然而苏轼一生始终没有真的归隐过,这说明即使严遭挫折,他的基本思想还是儒家的思想观念,他的归隐,只能看作是一种自我心理调整,自我心里宽慰,表达他旷达通脱的人生看法。

“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表面是说自然气侯,实则说,人生风雨不定,政治风雨不测,但他淡化了甚至无视全部风雨,无视境况好坏,无视官职升降,地位得失等,表现了他随缘自适、心境安静、超凡脱俗的心态。

小结:下片——看透人生晴雨的智者

齐读下片。

综上所述:这首词记叙的是主子公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表达了作者潇洒,旷达的性格和胸襟。

(四)苏轼的“归去”是归向哪里?

1.归朝廷

《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浣溪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江城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归田园

《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适宜。

《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记承天诗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归佛门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4.回来自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6****7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