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的动补结构(一)
摘要:汉语动补式起源的时间,主要有“先秦说”、“两汉
说”和“魏晋说等,汉语史界尚难定论。本文通过对东汉张
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
动补结构的研究分析,进一步论证动补结构这一重要的语法形
式至少
在汉代已出现并趋成熟。关键词:诚实;动补结构;汉代;金
匮要略
引言
一、语料的选择
东汉末年,张仲
景完成了确立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
《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此书问世后不久,就因战乱而散失。
西晋王
叔和经过广泛搜集,将原书伤寒部分编成《伤寒论》十卷,但
未见杂
病部分。北宋仁宗时的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发现了一部叫《金
匮玉函
要略方》的书,是《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陈振孙在《直斋
书录解
题》中说:“此书王洙于馆阁蠹简中得之,曰金匮玉函要略
方。上卷论
伤寒,中论杂病,下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今书以
逐方次
于症候之下,以便检用。所论伤寒,文多节略,故但取杂病以
下,止
服食禁忌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而仍其旧名。”到了神宗
熙宁年间,
经林亿等人校订,最后题书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简称为《金匮要略》
或《金匮》(以下简称《金》)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云:
“则此书叔和所编,本为三
卷。洙钞存其后二卷,后又以方一卷散附于二十五篇内。盖已
非叔和
之旧。”但对于此书所载的医术及其药方疗效是持肯定态度
的,“然自
宋
回生。则亦岐黄之正传、和扁之嫡嗣矣。”
又“独此编仅仅散附诸方,尚
未失其初旨、尤可宝也。”关于《金》的语言,《总
目》说:“汉代遗书,
文句简奥,而古来无注,医家猝不易读。彬注成于康熙辛亥,注
释尚
为显明。”由此可见,《金》虽然经由王叔和集、林亿等校正,
但仍保
留了汉代语言风格原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们对语料进
行鉴
别的负担。
我们选择《金》作语法专题研究,除了上述鉴别时代的原因之外,
还
出于这样的考虑。中古是汉语变化较为显著的时期,《金》虽
然是医家
的医书,它自然也不能不对中古的语言现实有所反映。另外,
对《金》
进行专题语法研究的著作和论文非常少见,因此本文的写作有一
定的
意义。
《金》的版本较为复杂,目前最流行的本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
标点
本(以邓珍本仿宋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我们选择
2006年4月第1
版进行研究。文中例句后括号里的数字为该句在此书中的页码。
二、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
动补结构的研究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研究
角度
分现代汉语的使用角度,汉语历史发展的动结式的萌芽、发展和
成型
过程的角度。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期望在对《金》的动补结构进行
全面
分类描写的基础上,揭示《金》动补结构的特点,至于要理清它
在动
补结构发展史上的地位、对动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动补结构
不同
类型的互相影响等问题,由于笔者所学有限,只能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了。
本文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将动补结构分为动结式、动趋式、动
程式、
其它格式(包括数量补语、介词结构补语、名词补语)四大
类,收集
《金》中每一类的用例,然后作相关的描写。
三、动补结构研究概述
1、动补结构的构成和类别
动补结构的出现是汉语语法的一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