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大单元整体教学案例分析——以六下第一单元为例.docx

2025大单元整体教学案例分析——以六下第一单元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单元整体教学案例分析——以六下第一单元为例

一、大单元是什么?

大单元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教材单元内容、跨资源、真实生活情境进行整合重构的教学模式。具有整体性、情境性、任务驱动性、融合性等特点。

二、为何实施大单元教学?

实施大单元教学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可以提升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如何实施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创设以下任务情境:

任务一:访中国年: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任务二:品中国味:尝香甜腊八粥

《腊八粥》在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展现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念,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任务三:觅中国节——古诗里的节日

《寒食》作者是唐诗人韩翃,诗的前两句写寒食节长安城的白天之景,后两句写入夜时分宫廷寒食节的景象,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滥用特权现象。

《迢迢牵牛星》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这首诗描述了牛郎与织女被银河隔断而不能相见的民间故事。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之苦。

《十五夜望月》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建。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后两句写望月怀人的心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中秋望月而思念亲人的情感。

任务四:唱中国戏:览藏戏风采

《藏戏》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通过讲述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突显雪域高原、雪山、旷野孕育藏戏这一民俗文化的独特性;通过介绍藏戏演出形态方面的特点,如情节任意拖延,唱腔、舞台动作随意发挥、再三重复,弹性演出时间等,折射出地域文化的特色。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教材的编排旨在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任务五:家乡风俗我推介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家乡的风俗”,紧密结合了本单元的人文王题,引导学生探寻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要求是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确定习作的重点内容。

(二)单元语文要素分析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条。一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人的”,二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这一要素包含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分清内容的主次”,另一个是“体会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2.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三上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与本单元是相似的,但在习作训练要素方面是不同的。三上要求的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而本单元是“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要求上有提升。

基本的写作方法,学生已经掌握,在此,对学过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与表达训练要素有机融合。读中学写,写时用读,读写并进。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时,确定表达的重点内容,并思考如何写具体详细。根据表达需要确定习作重点,体现了从阅读到表达的有序过渡。

(三)所属任务群

本单元围绕着“民风民俗”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从阅读走进生活,探寻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并通过最后的习作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本单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确定习作的重点内容,并能“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地去表达。这样的表达目的,在落实单元人文主题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按照“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思路,编者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就制定了“撰写地方民俗解说词的核心任务。这一任务主要指向如何运用语文这一工具服务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鲜明地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特点,而且读者群体相对明晰(主要是学生的老师、家长以及身边的同伴)。同时这一任务设计也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再者,在探究“民风民俗”的过程中,也能很好地体现“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的相关要求。而单元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则可以看作是“表达清楚得体,有效传递信息”的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单元内四篇课文以及习作主题内容和要求,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和定位

文档评论(0)

158****0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付费阅读确认后再下载,谢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