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5届
高三联考语文试卷讲评;;【解析】1.A材料一第一段提到“观众时时被热闹的场景、搞笑的人物、玄幻迷离的空间以及各种标识性的画面所感染和触动。”说明这些也是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该摒弃。;【解析】2.C说法过于绝对。综合材料一的第五段和材料二的第一段,我们可以得知好电影是要综合很多因素的。;【解析】3.D《小时代》系列电影迎合了不良风气,商业气息太浓,不符合文中提到的“这些作品”“有发现、有启迪、有思想的,同样也是直面当代现实、充满烟火气的,既令观众们深深喜爱,也进入了富有生命力的电影艺术的更高境界”的特点。;;;;《不成问题的问题》是中国近现代作家老舍发表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小说在丁务源、秦妙斋等几个主要人物在故事的展开中,阐释了中国人的性格弱点,也就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一切问题不要伤及面子,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打通了人际关系,那就没有问题了。人际面子关系是主要问题,其他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小说选文部分写农场第三年亏损,场长召开股东大会时,股东们面对亏损,不直接面述问题要求唯一的管理者做出解答,而是当作叙旧和到郊区走了一趟。在这里,股东的人物性格和丁主任人物性格,都在行动中体现,都不想指出问题的所在,为接下来农场的继续衰败做了很好的铺垫。《不成问题的问题》在整个学术界都是有所忽略的。实际上这篇作品是一篇十分深刻、尖锐,同时又带有寓言色彩与幽默意味的作品。小说中的这一农场实际上不仅仅是一家农场,在一定意义上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解析】6.D
对于A,错在关心农场经营状况
对于B,不是对比,而是烘托
对于C,不是“先扬后抑”,而是“以小见大”。;7.关于文中第?-?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用三个“谁…”引导的反问句构成排比,强调了丁务源通过送农场特产来拉拢场长和股东们的行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B.此三段详细描述了丁务源在生活中对大家的“关照”,如谁家???红白事、出事故他都积极帮忙,也表现出了他乐于助人的品质。
C.“大得使儿童们跳起来的大鸡蛋鸭蛋”等表述,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农场物产的优良,体现了老舍一贯的幽默讽刺风格。
D.这部分内容与前文相照应,揭示了人情世故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阻碍,更加突出了标题“不成问题的问题”的现实内涵。;;;;;;;;;;;;;;;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这是一首中秋怀人的词。它并不注重对月夜美景的具体描写,而只借月亮的圆缺和宴会的气氛来表现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情。它的内容深受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影响和启发,但基本表现风格各别。苏词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与奇特悠远的想象,此词则快言快语,直写眼前事,心中情,现实主义特征较为明显。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满江红·中秋寄远
南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①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②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为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此韵一扬一抑,起伏有致。接韵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这就为中秋月的出场蓄足了势。三韵正面赋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写得气势酣畅。在这里,词人采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又采用了一个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也形容了出来。这里的“谁做”、“最怜”二词,不仅显出了词人对此中秋月的无比赏爱之情,而且形成了相当空灵的意境。上片末韵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这也是古代赏月者在神话时代容易产生的绮情。但是通过“应华发”的自答就可以发现。词人在这里问讯嫦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严格古典男子的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这就使上片的词情至此气脉暗转,为下文抒发别恨调好了调子。;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这是最令词人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梳理文言现象,熟读涵泳成诵+第八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1.《沁园春+长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 4.《窦娥冤(节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4.1《望海潮》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pptx
- 9.1《陈情表》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12.《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1).pptx
- 12.《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