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届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金太阳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考试;;信息类文本;考试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考前准备,确定目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考中答题,冥思苦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读文万能三问
【写什么】——景、人、物、事
【为何写】——情感或态度
【怎么写】——技巧+语言;答题三部曲
【考点定位】——考什么?
【答题思路】——怎么答?
【参考答案】——怎么写?
我的分丢哪儿去了?
?????①未读懂特定文本(文理?文法)??必须掌握哪几种文体②未明确题干问向(疑点?难点)??常见考点是哪些?
?????③未明确答题区间(落区?落点)??是否看问答题后开始④未明确答案布点(角度?赋分)???思维是否发散?
⑤未把握答题思路(套数?有序)??答题是够规范?
????????⑥未掌握答题术语(规范?醒目)??是否找掌握了专业术语?;(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经典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发展,早期社会文化的形成、发展更为古代文学经典种下了基因。而结合“作者”“文(学)”等观念的发生与演变,也反映出文学经典的形成路径及正典、美典等的初始区分。
首先是“作者”。根据早期文献的传承与诠释,孔子之前,是尧、舜等凝成的“圣王”之统,如《文心雕龙·原道》云:“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这指的是从伏羲开始,中经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直到孔子的圣人、贤臣,他们前“创”后“述”,其实都是“作者”。孔子继承往圣,开创儒学,更代表着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文化之统。“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圣人诠释天地之道,则“道”为“作者”,圣人为“述者”;后人诠释圣人之意,则圣人为“作者”,诠释者为“述者”。所以,在儒经及其诠释传统里,如孔颖达所云:“凡言‘作’者,皆本其事之所由。”凡有所作皆有特定的背景与目的,强调作者的主体创造性及有为而发的创作初衷与效果。
其次是“文”。在自然方面,日月星辰是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地之文。在社会方面,文指人所创造的文化产物,先秦时指政教典章等礼乐制度。章太炎指出,《论语·泰伯》记载孔子赞尧“焕乎其有文章”云:“盖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谓之文。八风从律,百度得数,谓之章。文章者,礼乐之殊称矣。”因此最广义的文当指由一切自然或人造之物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色。而范围再收窄,文则指文字及一切文字作品。章太炎《文学总略》云:“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所谓具有“法式”的文学,除先秦礼乐的文字凝结——六经及汉代的子、史著述等以外,汉魏以后则进一步分化出缘情写物的诗赋及以辞采文华见长的赞、论、序、述等文体,由此也形成了诗文主流文体及诗文传统。;以上“作者”与“文”的源流变化其实是同步、重叠的。两者既历时而演变,又共时而并存,辞人作者的最终产生,并不意味着儒经传统与子史传统影响的退场,诗赋、篇翰等狭义文章的分出,也不意味着其他广义的文章著述的淡出。而无论是从历时演变还是共时并存来说,儒经及其诠释传统都居于最高的价值序列,它与子史传统都可谓诗文传统之所从出,也因此而将自身的基因在后世文人作者及其创作中延续下来,对后世文人作者提出要求,做出评判。后世“士大
夫文人”被视为作者典范,即便是普通文人也是“四民”之首,文人阶层与诗赋文章成为社会生活的价值塑造者与引领者。另一方面,辞人作者、诗赋丽辞的最终分出既是社会文化的必然趋势,也有文学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文人作者对儒经及其诠释传统、子史传统固然多有依循,但也有重新释义,甚至偏移;尤其在宋元以后,在对汉魏唐宋文学不断经典化的过程中,在文学史更加多元的发展中,文学本身的性质与特点也得到更多的体认和确证。
(摘编自沙红兵《中国文学的经典、正典与美典》);材料二:
经过“五四”以来无数文化学者及文学创作者的反复摸索与前进,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实现了其由古典向现代的第一次转型。
第一,这种转型体现在精神上的转型:批判与解放。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器用的现代化变革,而这早在十九世纪下旬晚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之中已初见端倪;第二个阶段,即制度的现代化变革,以梁启超和康有为主张和引导的戊戌变法为例,其主张变法维新,变封建帝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第三个阶段,即思想的现代化变革,如“非圣反孔”“反孔非儒”等。而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型恰恰始于第三个阶段的思想变革,其精神的主旨就在于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和对人性思想的解放。所谓人道精神、启蒙精神以及批判精神都是其内核和主旨所在,而且无论是反传统的批判还是基于西化立场对国民性以及社会属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梳理文言现象,熟读涵泳成诵+第八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1.《沁园春+长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 4.《窦娥冤(节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4.1《望海潮》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pptx
- 9.1《陈情表》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12.《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1).pptx
- 12.《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8 夜色》教学课件(2025年春-新编教材).pptx
-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高一语文教师工作总结简单版(六).docx
- 第12课《台阶》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39张PPT).pptx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课件(2025年春-新编教材).pptx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9 端午粽》教学课件(2025年春-新编教材).pptx
- 指导技能的关键要素与提升的策略研究与分享.docx
- 湖南省永州四中直升班2025届高三(下)适应性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湖北省荆荆宜襄·四地七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04月17日袁荣的初中历史组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