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师承人员经典著作学习心得体会 (1) .pdf

中医师承人员经典著作学习心得体会 (1)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师承人员经典著作学习心得体会(1)

通过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医的理论

体系和方法论。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预防

和调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

然而,中医在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也很明显。一方面,中

医教育体系需要改进,注重传统理论的教学,同时也需要与现

代医学相结合,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医

的发展也需要更好地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寻找更加科学、先

进的治疗方法,提高中医的治疗效果。总之,中医需要在保持

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在未来

发展中保持其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在治未病方面,中医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书中提

到:“上工治未病,何也?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

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中医强调治未病,不仅要预防

疾病的发生,还要防止疾病的传播。只有调治未病之脏,才能

促使机体功能恢复,防止疾病蔓延。

在研究《伤寒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理论的

博大精深。《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研究,我发现《伤寒论》中的病因病机、辨证论

治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例如,在治疗伤寒病

时,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等。

同时,在辨证论治方面,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等不同情况

进行个性化的治疗,避免一刀切的治疗方式。此外,研究《伤

寒论》还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如寒热虚

实、上下左右等方面,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总之,《伤

寒论》的研究对我今后的中医临床工作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3.中医治病都是从整体出发的,以病者盛衰强弱为依据,

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所谓六经,就是三阴三阳。

大体上,三阴经病属于寒、里、虚,所以太阴治宜温,少阴治

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与三阴经病相反,大体上属于

热、实、表,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

既不宜汗又不宜下,故治宜和解。俞根初先生曾经说过:“以

六经铃百病,为确定之总诀。”他还说:“百病不外六经,正治

不外六法,按经审证,对症立方。”

太阳病通常表现为外感症初发,而“太阳”并非抽象概念,

因为太阳病会引起手足太阳经循行部位的不适感受,例如头项

强痛和腰背痛。鼻鸣、鼻塞和流涕等症状有时也是太阳经的病

症,因为足太阳经经过睛明穴而络鼻窍。太阳病是表证,病在

皮毛,而肺主管皮毛,因此太阳病通常与肺部疾病同时出现,

常伴随咳嗽、喘息和浊痰的出现。因此,在治疗太阳伤寒的方

剂中,常常会出现润肺和止咳的药物,如杏仁、五味子和生姜

等。此外,太阳病为什么会出现浮脉呢?因为浮脉是肺脉,所

以太阳经与肺同病。

签名:

指导老师批阅意见:(不少于100字)

签名:

年月日

XXXX医院

虽然中医医疗技术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是中医

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因

此,《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基础之作。它第一次系统

地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

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285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