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五一劳动节校长的讲话稿.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承·担当·创造

——2025年五一劳动节校长的讲话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们迎着五月的晨光齐聚于此,共同庆祝属于每一位劳动者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作为校长,我深感自豪的是,在我们这所充满活力的九年一贯制校园里,劳动教育早已融入课程、走进生活、扎根心灵。站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传承、担当与创造。

一、传承:劳动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基因

同学们,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靠的不仅是文字与典籍,更是代代相传的劳动智慧。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李春修筑赵州桥“匠心独运”;从“锄禾日当午”的农耕文明,到“可上九天揽月”的航天奇迹,劳动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在我们学校的文化墙上,刻着陶行知先生的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这句话不仅是劳动教育的指南,更是做人的根本。过去一年,同学在“非遗工坊”中体验扎染、陶艺;在“校园工匠日”里学习木工、3D打印。当你们用稚嫩的双手捏出第一件陶器,用编程代码让机器人完成指令时,我看到了古老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更看到了劳动精神的薪火相传。

二、担当: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少年的必修课

同学们,你们是否思考过: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我们依然要强调劳动?答案就藏在“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

劳动锤炼品格:当一年级的孩子坚持每天整理书包,九年级的团员顶着烈日维护“责任田”,你们学会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责任感;

劳动启迪智慧:去年科技节上,“未来工程师”小团队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智能垃圾分类箱”获得省级大奖,证明“动手做”是创新的起点;

劳动联结社会:当我们走进社区担任“小河长”清理河道,化身“小农夫”帮助孤寡老人收割蔬菜,劳动便成了传递温暖的桥梁。

但我也注意到,个别同学还存在“劳动浪费时间”“AI时代不需要体力劳动”的误解。我想说:劳动从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手脑并用的创造过程。哪怕未来机器人能替代部分工作,但人类对劳动价值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不会被取代。

三、创造:让劳动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老师们、同学们,2025年对中国教育而言是特殊的一年——新课标实施进入第三个年头,劳动课程已全面融入学科体系。站在新的起点,我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

做“真劳动”的践行者:拒绝“摆拍式”打卡,从每天认真做值日、养护班级绿植开始,让劳动回归真实生活;

做“智慧劳动”的探索者:在机器人社团用代码“耕耘”,在生物实验室用数据“播种”,让传统劳动焕发科技之光;

做“共享劳动”的倡导者:参与“校园劳动积分银行”,用志愿服务兑换学习资源,让劳动成为校园最美风尚。

老师们、同学们,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我想续写一句:“少年勤则国兴。”

这个五一假期,希望你们:

为家人做一道菜,用油盐酱醋调出爱的味道;

走进博物馆担任志愿讲解员,用知识服务社会;

全体教师带头参与“劳动教育微创新”,让课堂与生活深度共鸣。

最后,我想用《诗经》中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讲话:“昼尔于茅,宵尔索綯。”——白天割茅草,夜晚搓绳索,这是先民对勤劳的礼赞。愿我们所有人:

以双手丈量世界,用汗水浇灌梦想,在劳动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数十年中小学教育课件、试卷、练习、学案、教案等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