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题一车辆连接装置概述项目五车辆连接装置
车辆连接装置包括:车钩缓冲装置和贯通道装置,通过它们使列车中车辆相互连接,实现相邻车辆之间的纵向力传递和客室通道的连接。1、车辆连接装置概述
位置:安装于车辆车体底架的端部的牵引梁上,把车辆连接成列车钩缓冲装置:作用:连接车辆成列,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和纵向力缓和纵向冲击力和振动实现车辆电路与气路连接123
位置:安装于车辆车体端墙的贯通道立柱上,连接车辆车厢贯通道装置:作用:
2、车钩的类型车钩缓冲装置大体可分为非密接式车钩和密接式车钩。非密接式车钩(非刚性车钩)密接式车钩(刚性车钩)
非密接式车钩:允许两相连接车钩钩体在垂直方向上能有相对位移;这类型的车钩是一种非紧密型连接,车钩间隙都会远大于3mm;普遍应用于一般铁路普通客车、货车上。
2、车钩的类型密接式车钩:密接式车钩不允许两相连接车钩钩体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位移;车钩都为紧密连接式的,车钩间隙在3mm以下。一般运用于行驶环境要求较高的高速列车及城轨车辆上。
2、车钩的类型车钩连接的间隙应尽量小;1车钩连挂和解钩方便,快速实现车辆之间的机械、气路和电路连接;缓冲器系统应具有较大的缓冲容量,能缓和车辆正常运行和连挂时出现的纵向冲击;有吸能保护装置,在列车发生冲撞时,有效地保护车辆车体不受损坏,乘客安全。234密接式车钩要求:
密接式车钩:密接式车钩能很好地满足上述要求,所以在世界范围内的动车组和城市轨道车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类型:机械原理按机械连挂原理柴田式车钩沙库式(Scharfenberg)车钩
机械钩头车钩托梁缓冲器十字头密接式车钩:类型:柴田式柴田车钩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机械钩头,缓冲器及钩安装部件等组成;柴田式车钩是通过一个在车钩头内可以旋转的半圆形钩锁实现车钩的密接式连接和锁闭的。结构:
密接式车钩:类型:柴田式连挂时,对面车钩的凸锥会推动钩锁旋转,车钩面密贴到位后,钩锁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回复至图中所示的倾斜位置,卡住连挂车钩的钩头体,实现连挂和锁闭。原理:运用:CRH-2动车组,25T型提速客车,北京地铁列车等
密接式车钩:类型:沙库式Scharfenberg密接车钩的原理是德国人KarlScharfenberg在1903年发明的,在欧洲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标准;车钩采用模块化设计,如下图所示,由钩头、钩身和钩尾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采用卡环连接。结构:
密接式车钩:类型:沙库式连挂时,对面车钩的凸锥会推动钩板旋转,钩舌滑入钩板槽,钩舌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回复至图中所示的位置,钩舌入钩板槽,实现连挂和锁闭。原理:运用:有CRH-1动车组,CRH-5动车组,CRH-3动车组,上海地铁,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钩板槽钩板凸锥拉簧钩舌解钩手柄
密接式车钩:类型:功能1全自动车钩2半自动车钩3半永久牵引杆城轨车辆车用的密接式车钩依据车钩的功能不同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密接式车钩:类型:功能可以实现机械、电路、气路的自动连挂和解钩;由机械钩头、缓冲器、电路联接器和气路连接器等部件组成全自动车钩:
密接式车钩:类型:功能可以实现机械、气路的自动连接与分离,电路需要人工进行连接与分离,以方便检修作业;由机械钩头、缓冲器、电路联接器和气路连接器等部件组成半自动车钩:
密接式车钩:类型:功能机械、气路和电路的连接和解钩都需要人工操作,一般只有在架修以上的作业时才进行分解;其结构简单,两根钩杆通过卡环人工连接,车钩强度高半永久牵引杆:
3、车钩的布置ACSPCSPCSACSPCSPCAC车钩布置:根据三种类型车钩的功能、连挂特点及车钩布局图,总结三种类型车钩的具体使用位置备注:AC——全自动车钩;SAC——半自动车钩;SPC——半永久牵引杆
车钩布置:结论:全自动车钩用于编组列车的端部;半自动车钩用于不用编组单元间的连挂;半永久牵引杆用于同一编组单元内部连挂。
123你能说出车辆连接装置的组成与各部件作用了吗?你能区别柴田车钩与沙库车钩了吗?你理解每种车钩的布置位置了吗?重点你知道知道城轨车辆的三种车钩类型及特点区别吗?4
THANK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