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永年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小农经济……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旦简单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土地相结合,小农经济就可以开展生产,这体现了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说法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故选B。
2.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几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
B.出现最早的纸币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近代工业的出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商业革命包括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C正确。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在宋代,故A排除。出现最早的纸币,也在宋代,故B排除。近代工业出现,在鸦片战争后,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清商业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江南地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雇用劳动为标志),但发展缓慢,在商业方面,形成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货币——白银广泛流通、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增强、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3.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C.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D.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答案】C
【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A项错误;“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非材料核心意思,排除B;朝廷对使用玉制器皿的规定不属于“传统理论”,排除D。
4.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B.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从材料“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可以看出此时工商业得到了发展;材料“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体现出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故A项正确;B项中的农业的衰退和D项中的贫富分化的问题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错误,材料中的无业游民指的是从事工商业者,排除。
点睛:注意题中时间(明后期)百姓十分之六七不务农而经营手工业、商业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即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
5.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pdf
- 4小炒一个土豆丝(教案)-鄂教版劳动四年级上册.docx
- 43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李关弟实验中学等校)九年级3月联考社会思品试题(原卷版).docx
-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
- 【家庭个人情感类读后续写】从摔门而出的暴走族到低头认错的清醒人原来成长只需要一个灵魂拷问讲义-浙江精诚联盟3月联考高二下学期英语试题.docx
- Unit4SpaceExplorationReadingandThinking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英语.docx
- Unit5重要知识点归纳-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docx
- Unit2WearedifferentLesson2(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 11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2024).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