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生死是个永恒的话题,庄子生死如一,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16世纪社会学家莫尔《乌托邦》中辩证的视生死为哲学,当一个人处于生死艰难抉择之间,该是如何选择呢?今天让我们从《报任安书》中,走进司马迁的心灵深处。课前导入:
报任安书
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特点及重点文言词句、文化常识;2、尝试体会司马迁写此封书信的心情和理解司马迁的生死观;3、体会文中向死而生与直面痛苦的人生观。
知人论世政论文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司马迁(约前145—?)《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政论文《史记》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全书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第一部断代体史书:《史记》西汉的司马迁《资治通鉴》北宋的司马光《国语》春秋的左丘明《汉书》东汉的班固
解题:《报任安书》①报:答,回复;②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③任安:是时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太子立车北军南门外,召任安,与节令发兵。安拜受节,入,闭门不出……武帝曰:“是老吏也,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安有当死之罪甚觽(xī),吾常活之,今怀诈,有不忠之心。”下安吏,诛死。——《史记》
任安是司马迁的老朋友,字少卿,早年在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的舅舅)门下。当霍去病渐渐受到汉武帝的宠信,逐渐凌驾在卫青之上的时候,卫青的故人、门下都投靠霍去病了,并因而获得官爵,只有任安不肯,仍效命于卫青。当时京城守军分南北二部,任安当时是北部守军的统帅。在巫蛊之祸(据报告说,有人诅咒皇上,江充受命在宫中掘地三尺搜寻人偶)中,太子刘据受江充的诬陷,被迫起兵自保。刘据派人向任安求助,任安口头答应,但关键时候却紧闭城门,不肯接应太子。事件平息后,汉武帝赏赐了那些缉捕太子的人,而把那些跟随太子和为太子助战的人都治以重罪。关于任安,汉武帝对他的做法认为还可以,没有责怪他。可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武帝对太子的恼恨也慢慢淡化,同时有人进言,说太子在“进则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的情形下,不得已而“子盗父兵”,其实并无造反之心,使汉武帝感悟到太子是冤枉的。于是,先前所做的处置,又重新检讨,变成了与太子战、反太子的人全部有罪。真是此一时彼一时。重新审视任安时,汉武帝怨恨任安不帮太子,却坐持两端,骑墙观望,致使太子刘据陷于绝境而自杀,于是就判他腰斩。
任安
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自古以来,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不能记载得尽,只有卓越不凡的不同寻常的人才能被后世称颂。周文王被拘禁时推演出《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厄而写成《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才著成了《国语》;孙子被剔去膝盖骨,编撰出《兵法》;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吕氏春秋》流传于世;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通“磨”,埋没尽;完《鸿门宴》“刑人如恐不胜。”被拘禁受困副乃撰写;出来“大抵”,都抒发;愤懑称道不同寻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