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绵阳市高中2022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莫基性贡献。”古代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高峰,涌现出了孔子、孟子、老子等影响深远的文化大家。大约同一时期的希腊也正处于文化高度繁荣的古典时代,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文化巨匠。

古典文明能够走向繁荣,得益于这个文明长期以来不断发展和积累的社会土壤,同时也是其充分借鉴吸收其他文明要素的结果。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在各自的发展早期,就与其他文明有着丰富多样的交流互鉴,并最终将其它文明中的优秀要素融入到本土主体文明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典文明。

早期中国文明在发展进程中基本上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文明发展快、程度高,因而中原地区借鉴和吸纳的主要是其他文明中的一些具体的物质文明。早在夏朝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中国就通过欧亚草原与其他文明有了较为频繁的交流。源自西亚和欧亚草原的绵羊、黄牛、小麦等先后传入中国。同样,在中国驯化的水稻等农作物、驯养的家猪等动物,养蚕织丝等技术,也经过中亚传入到了西亚。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不仅延续了夏朝通过欧亚草原与中亚及西亚进行的商贸活动,还与东南亚有着广泛的往来。越南永富省曾出土过4件牙璋,这些牙璋的形制特点与二里岗出土的商代牙璋十分相似。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时期,尽管有政权的更迭,但早期中国文明的中心区域从未发生转移。总体来说,早期中国文明没有出现断裂,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在整体上也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古代希腊早在克里特文明时期就与近东和埃及文明有着非常密切的交流互鉴。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南部,是连接西亚和北非的重要枢纽。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680年,克里特岛各地形成了一批以宫殿为中心的早期国家,这很可能是克里特岛上的原始部落受到近东王宫国家的影响而快速发展起来的。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发现了很多同时期埃及的手工制品。同时,克里特文明颇具特色的壁画和其他艺术形式,也对埃及和近东的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克里特文明逐渐被迈锡尼文明取代,克里特文明的很多特色也因此消失。文明中心也从克里特岛转移到了迈锡尼等地区。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与地中海周边的文明交流互鉴更加密切。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来自埃及和近东的物品。比如,在迈锡尼遗址的祭祀中心区域,就发现了一块刻有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名字的釉陶匾牌的大块残片。公元前13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进入鼎盛时期,影响着伯罗奔尼撒半岛及整个爱琴海地区。公元前1100年,强势的“多利安人”入侵,迈锡尼文明随之毁灭,古希腊进入被称作“黑暗时代”的大混乱时期。公元前8世纪,希腊社会逐渐从迈锡尼文明衰亡后的低潮中重新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古希腊除了从近东和埃及引入了艺术品和手工制品外,更主要的是向更加发达的东方文明学习了包括语言、文字等在内的精神文明。

文明的交流互鉴不应改变主体文明的基本特性。早期中国和早期希腊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过程中都保持了各自主体文明的基本特性。中国在周代形成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都是基于中国文明本土特色而建立起来的,这为后来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希腊在古风时代(约公元前800年——公元前600年)形成的城邦制度和各种政治制度,包括贵族制、僭主制等,也是基于希腊本土土壤而形成的,并为后来的希腊文明框定了发展方向。因此,早期中国和早期希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只是在社会的某些层面上进一步巩固了其原本就存在的特性。

(摘编自李永斌《早期中国和早期希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材料二: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这里所谓的“不齐”,指的是差异与多元,是事物的常态。而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多元也是人类文明历史与现实的呈现。差异性源自文明各自之独特性,是文明多元的基础。每种文明既包含着可“攻玉”的“他山之石”,也存在着限制自身发展的缺陷,因此差异并不意味着优劣。然而,克服缺陷仅靠文明的自身反思远远不够,还需要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点,当然,反思自身也多半是以其他文明为镜。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