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白居易《春题湖上》.docx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白居易《春题湖上》.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他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的“画图”是对颔联、颈联精当传神的描写的形象概括,诗中写景是尾联“勾留”之情的基础。

B.颔联妙用比喻描绘西湖山水。排排青松装点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像一颗闪见的珍珠。

C.“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实穿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裙带飘曳,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美。

D.诗中嵌入农事,体现诗人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比《钱塘湖春行》立意更见新颖,是其写作上的变格、出新。

16.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目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C【解析】“实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裙带飘曳…错,这一句是比喻,新生的蒲草在风中摇曳,就像少女身上的裙带,并非实写少女劳动之美。

16.①尾联“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点明西湖美景如画是诗人不舍离开杭州的原因之一。②而“言外正有余情”则与诗人的境遇有关,与其回到京城朋党倾轧的官场,不如在杭州任上做点实事。

【解析】①尾联“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直陈自己的心理:不能抛下杭州到别处去,一半原因是留恋这西湖美景。以诗人不愿别离杭州来衬托杭州西湖美景如画。

②而“言外正有余情”则与诗人的境遇有关。结合注释可知,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为躲避朝廷党争而自请外任,来到杭州任刺史,任职期间,寄情山水,流连诗酒,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即将离开时所作。同时,作者在杭州任上疏浚西湖,修筑白堤,为百姓切实做了很多实事。此处的“余情”应理解为不愿回到京城朋党倾轧的官场,而愿意在杭州任上做点实事。

注释:

题:犹题诗,指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湖:指西湖。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他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

画图:图画。

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围绕:包围;环绕。

平铺:平坦地摊开、安置。

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许多松树。

重(chóng):层。

月点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波心,水中央。

碧毯:指早穗连成一片,如同绿色的地毯。

早稻:稻的一种。有插秧期早或生长期短、成熟早的特点。

罗:质地稀疏的丝织品。

裙带:系裙的带。

蒲:香蒲,多年生草木植物。

抛:舍弃,丢下。

杭州:中国东部浙江省濒杭州湾的港市,浙江省省会,中国六大古都之名,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区。

一半:二分之一。

勾留:停留,流连。又,挽留;耽搁。

参考译文:

春天的湖上如一幅图画,群峰绕湖,水面如镜平铺。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光映入湖心,像一颗闪光的珍珠。早稻抽穗像碧毯的线头,新蒲舒展似青罗裙带舞。不能抛下杭州到别处去,一半原因是留恋这西湖。

赏析:

本诗约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春作于杭州。白居易于长庆三年(822)为躲避朝廷党争而自请外任,来到杭州作刺史,任职三年间,寄情山水,留连诗酒,写下了《钱塘湖春行》、《杭州春望》、《江楼夕阳招客》等一系列吟咏西湖美景的诗章,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刺史任期将满、即将离开时所作。他虽欲回帝京,但也舍不得离开杭州,直到长庆四年五月杭州刺史任满”除太子右庶子“,非回长安不可时,才有了“抛得杭州去”的思想,也才写了这首诗。

首句总体勾画西湖春景,有笼住全篇之势。“似画图”三字平淡无奇,但却是诗人目睹西湖春景时的第一印象,也是总的印象,是对湖上春光的轮廓所作的概括。至于“画图”的具体内容,诗人接着用五句作描述:“乱峰围绕水平铺”写其平如镜的湖水和湖周围高低不一、错落起伏的群山;“松排山面千重翠”写湖边众多峰峦上成排的松树重重叠叠、一派翠绿的景象;“月点波心一颗珠”写倒映在湖心的明月,宛如珍珠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