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并发胆囊炎的护理查房.pptx

伤寒并发胆囊炎的护理查房.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并发胆囊炎的护理查房

目录

01.

前言

07.

健康教育

03.

护理评估

05.

护理目标与措施

02.

病例介绍

04.

护理诊断

0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08.

总结

前言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典型表现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等。胆囊炎则是胆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多因胆道梗阻(如结石)、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或胆汁淤积诱发,以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为特征。伤寒患者因沙门菌易侵犯胆道系统(胆囊为其储存和繁殖场所),易并发胆囊炎,二者叠加可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增加肠出血、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风险。因此,针对此类患者的护理需兼顾传染病管理、全身症状控制及局部炎症干预,通过多维度评估与个体化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张某,男,32岁,农民,因“持续发热10天,右上腹疼痛3天”于2024年5月8日入院。

主诉: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39.8℃),伴乏力、食欲减退,自服“退烧药”(具体不详)后体温短暂下降,旋即反复;3天前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黄疸、陶土样便。

现病史:患者1月前有生食河鲜史(当地伤寒高发区);否认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病史。入院前未规律抗感染治疗。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4.2×10⁹/L(正常4-10×10⁹/L),N%78%(正常40-75%),Hb120g/L;

病例介绍

血培养:伤寒沙门菌阳性(确诊伤寒);

腹部超声:胆囊增大(8.5cm×4.0cm),壁增厚(0.4cm),毛糙,腔内见絮状回声(提示急性胆囊炎);

肝功能:ALT65U/L(正常0-40),总胆红素25μmol/L(正常3.4-17.1);

肥达试验:O抗体1:320(+),H抗体1:640(+)。

治疗方案:

抗感染:左氧氟沙星(针对伤寒沙门菌)+头孢哌酮舒巴坦(覆盖胆道感染);

解痉镇痛:山莨菪碱缓解胆道痉挛;

支持治疗:静脉补液(葡萄糖氯化钠+维生素C)纠正脱水;

饮食:禁食(因腹痛明显)→逐步过渡至低脂流质饮食。

护理评估

T39.2℃,P88次/分(相对缓脉),R20次/分,BP110/70mmHg;

神志清,急性病容,皮肤可见散在淡红色玫瑰疹(胸腹部为主),无黄染;

腹部:右上腹压痛(+),Murphy征(+),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1cm可触及,质软;

排便:近3日未解大便(因食欲差、进食少),无黑便或血便。

2.身体状况:

1.健康史:患者来自伤寒流行区,有生食河鲜史,无慢性肝胆疾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护理评估

3.心理社会状况:患者因持续发热、腹痛及隔离治疗产生焦虑(SAS评分52分),家属因担心传染及预后配合度高,但缺乏伤寒及胆囊炎相关知识。

4.辅助检查:血培养确认伤寒,超声提示急性胆囊炎,肝功能轻度异常。

护理诊断

6.焦虑:与疾病进展、疼痛不适及隔离治疗相关。

1.体温过高:与伤寒沙门菌感染及胆囊炎炎症反应有关。

2.急性疼痛(右上腹):与胆囊炎症刺激、胆道痉挛及伤寒毒血症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消耗增加、食欲减退及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伤寒极期常见)、胆囊穿孔、感染性休克。

5.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伤寒沙门菌通过粪-口传播有关。

03

04

05

06

01

02

护理目标与措施

目标1:3日内体温降至37.5℃以下,7日内恢复正常。

1

监测体温(每4小时1次),记录热型(稽留热为主);

2

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袋置于颈部/腋窝,避免腹部冷敷防肠痉挛);

3

遵医嘱使用退热剂(避免阿司匹林,防诱发肠出血);

4

补液(每日2000-2500ml),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

目标2:24小时内腹痛缓解(NRS疼痛评分≤3分)。

6

措施:

7

体位:协助取右侧屈膝卧位,减少胆囊张力;

8

药物干预:遵医嘱予山莨菪碱解痉,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口干、视物模糊);

9

措施:

10

护理目标与措施

非药物镇痛:分散注意力(听音乐、冥想),避免按压右上腹;

观察腹痛变化(如出现剧烈刀割样痛、腹膜刺激征,警惕胆囊/肠穿孔)。

目标3:1周内体重稳定,血清白蛋白≥35g/L。

措施:

饮食管理:急性期禁食→症状缓解后予低脂流质(米汤、藕粉)→半流质(粥、软面条),避免高脂(如肉汤)、产气(如牛奶)及刺激性食物;

静脉营养:补充氨基酸、脂肪乳(肝功能异常时减少脂肪乳剂量);

监测体重、血清白蛋白及电解质(每3日1次)。

目标4: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措施:

护理目标与措施

肠出血/肠穿孔预防:避免用

文档评论(0)

办公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提供办公文档、医学文档,医学课件等文档写作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