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液化气站经营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

2025年《液化气站经营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Page1页,共NUMPAGESPages6页

液化气站经营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我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事故隐患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生产中的各类隐患,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部门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工人,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

第三条我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第二章报告内容

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1.充装人员未取得危险化学品操作证,擅自进行液化气充装作业。

2.未关闭装卸区紧急切断阀或未泄压即进行设备检修,导致气体泄漏。

3.使用非防爆工具(如普通扳手、铁质器械)敲击储罐、管道,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4.驾驶员未按规定佩戴防滑手套、护目镜,在雨雪天气进行装卸作业。

5.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在雷雨天气或高温时段进行装卸作业。

6.未执行“双人双锁”制度,单人进入液化气储罐区或加气站控制室。

7.违规使用手机、对讲机等非防爆电子设备,在防爆区内引发火灾。

8.未定期检查压力表、液位计等仪表数据,导致超压充装或泄漏未及时发现。

9.外来车辆未安装阻火器或未静电接地,直接进入装卸作业区。

10.故意拆除或屏蔽泄漏报警装置、紧急切断系统等安全联锁功能。

11.未按规定进行气体置换或吹扫,直接动火维修带压管道。

12.钢瓶超期未检仍进行充装,或未检查瓶体裂纹、腐蚀等缺陷。

13.运输车辆未按规定路线行驶,途经学校、居民区等敏感区域。

14.未落实交接班制度,未核对设备运行状态及异常情况记录。

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1.液化气储罐未定期检验,安全阀、压力表失效,存在超压爆炸风险。

2.装卸臂(鹤管)未设置防脱落装置,液压系统漏油导致操作失控。

3.压缩机、泵房未安装防爆型电气设备,电缆未穿管保护存在短路隐患。

4.可燃气体报警器探头覆盖不足,防爆区未实现100%浓度监测。

5.紧急切断阀失灵或响应延迟,无法及时切断泄漏源。

6.消防泵未定期试运行,泡沫灭火系统管道锈蚀堵塞。

7.钢瓶存放区未设置防倾倒架,空满瓶混放且未固定。

8.防雷防静电设施失效,储罐接地电阻超标,雷击时引发火灾。

9.装卸区照明灯具未采用防爆型,夜间作业存在触电及火灾风险。

10.压力管道未标识流向及介质名称,误操作导致逆向充装。

11.自动联锁控制系统(如SIS系统)故障未及时修复,依赖人工监控。

12.储罐液位高位报警失效,超装导致液体溢出引发中毒。

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1.储罐区防火间距不足,与周边建筑物、电力设施距离不符合规范。

2.装卸区未设置防泄漏围堰,事故状态下液化气扩散范围失控。

3.站内排水系统未采用封闭式水封井,泄漏气体通过下水道蔓延。

4.极端天气(如台风、洪水)未加固临时构筑物,储罐倾斜或移位风险高。

5.站内绿化植被过高,遮挡消防通道或妨碍应急疏散。

6.夜间装卸作业未设置防爆照明,能见度低导致操作失误。

7.周边居民违规堆放易燃物(如秸秆、木板),火灾蔓延至站内风险大。

8.低温环境下设备冻裂未及时处理,导致泄漏事故。

9.站内道路破损或积水,运输车辆通行不稳引发碰撞。

10.未划定禁烟区或未设置明显警示标识,人员吸烟引发火灾。

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1.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覆盖外包单位,责任书签订率低于行业标准。

2.未制定液化气充装、卸车等高风险作业专项操作规程。

3.安全培训学时不足,未开展应急处置、泄漏检测等实战培训。

4.应急预案未覆盖储罐泄漏、火灾爆炸等场景,未组织联合演练。

5.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未按期检验,作业人员资格证书过期未复审。

6.将装卸作业发包给无资质单位,未签订安全生产协议。

7.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未建立隐患整改闭环跟踪机制(如重复隐患未销号)。

8.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未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防爆摄像机等设备。

9.未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员工主动报告积极性低。

10.职业健康监测缺失,未定期组织接触噪声、有毒气体人员的体检。

11.信息化管理滞后,未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储罐压力、温度等参数。

12.未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如案例警示教育、安全知识竞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S安全教育交流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本人从事安全工作多年,已持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有着丰富的化工及工贸安全管理经验,能提供指导或编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检维修等资料,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20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