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写字楼物业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

2025《写字楼物业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Page1页,共NUMPAGESPages6页

写字楼物业公司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我公司在写字楼的安全管理工作,公司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发现并有效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报告内容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工人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公司员工应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情况: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1.物业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进行高空幕墙清洗或电气设备检修作业的。

2.保洁人员违规使用酸性清洁剂清洗带电设备或未佩戴绝缘手套操作电动工具的。

3.安保人员未按规定巡检消防设施或擅自关闭防火门导致安全通道阻断的。

4.维修人员未切断电源进行电梯故障排查或带电检修照明电路的。

5.外包施工人员未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擅自在写字楼内进行焊接、切割作业的。

6.员工未接受应急培训导致火灾发生时无法正确操作消防器材的等。

(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1.消防水泵、喷淋系统失效或防火卷帘门无法正常联动的。

2.电梯紧急制动装置故障或轿厢内紧急呼叫系统失灵的。

3.配电房内电缆沟未封闭或电气线路绝缘层老化导致漏电风险的。

4.防雷接地装置锈蚀断裂或楼顶广告牌固定支架松动的。

5.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故障或通风系统停运的。

6.中央空调管道未定期清洗导致细菌滋生或冷凝水渗漏的等。

(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1.安全出口标识损坏或疏散通道被杂物堵塞的。

2.化粪池、污水井等有限空间未设置警示标识或未实施作业审批的。

3.楼宇玻璃幕墙胶条老化未更换或高空悬挂物固定不牢的。

4.雨季建筑顶层排水管堵塞导致积水引发渗漏或电路短路的。

5.装修施工区域未封闭管理导致粉尘扩散或易燃材料违规堆放的。

6.车库坡道防滑设施缺失或紧急逃生楼梯照明不足的等。

(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1.未按规定建立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不清、不实。

2.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未及时更新,与实际运营脱节。

3.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未得到有效执行,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制定或未定期演练,应急响应能力不足。

5.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即上岗作业,或资格证书过期未复审。

6.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存在违法转包、分包现象。

7.外包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未对外包单位进行资质审核和安全教育培训,未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和界限。

8.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

9.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器材的配备、维护和更新不及时,不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10.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导致隐患反复出现。

11.忽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未能有效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2.安全文化建设滞后,未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和价值观,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13.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滞后,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4.事故调查处理不严格,未能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未起到应有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15.未按规定进行职业健康监测和管理,未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未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等。

16.未对消防设施、电气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导致设备故障频发。

17.未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辨识和安全评估。

18.未对维修人员的安全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19.未对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考核。

20.未对维修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记录制度。

21.监控室值班人员未取证,未实行24小时双人值守,夜间突发事件响应时间超5分钟。

鼓励员工在报告事故隐患的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以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

第三章报告途径

第三条为确保员工能够便捷地报告事故隐患,公司在物业服务处设立事故隐患报告办公室,并开通多种报告途径:

1.线下报告:员工可直接向安全员或部门经理报告隐患。

2.微信群:员工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上报隐患信息。

3.电话报告:设立专门的隐患报告热线,员工可通过电话直接报告。

4.电子邮箱:设立专用邮箱,接收员工提交的隐患报告邮件。

公司在显著位置公示以上报告途径,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清楚了解如何报告隐患。

第四章核查与整改

第四条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S安全教育交流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本人从事安全工作多年,已持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有着丰富的化工及工贸安全管理经验,能提供指导或编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检维修等资料,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20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