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模板
课题
爱莲说
课时
1
所在教材与单元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文言词汇积累:蕃濯清涟亵玩等词需结合语境理解本义及引申义
修辞手法赏析:运用拟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对比(莲与菊/牡丹对比)、象征(莲喻君子)等手法
句式特点分析:整散结合的骈文句式,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托物言志结构分析:明写莲花形态(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暗喻君子品格(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豁达)
逻辑层次梳理:从水陆草木之花泛论到予独爱莲的聚焦,再到花之君子的升华
辩证思维培养: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精神与香远益清的高洁追求的统一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意象美解读:莲花中通外直的形态美,香远益清的嗅觉美,亭亭净植的姿态美
意境营造:通过淤泥-清涟-骄阳的环境描写,构建出君子在污浊环境中坚守自我的精神境界
情感共鸣:体会作者同予者何人的孤独感与宜乎众矣的批判精神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儒家思想渗透: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理想
传统文化符号:莲花作为花中君子的象征意义在诗词中的流变
廉政文化价值:莲廉谐音双关,成为古代清官文化的重要标识
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托物言志手法的深层理解(需结合作者生平、宋代理学背景)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辨析(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对比手法的作用分析(菊之隐逸、牡丹之富贵与莲之君子的对比意义)
文化内涵的现代转化(如何在当代诠释君子人格)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新课教学
一、课程引入与背景介绍
(一)课程引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佳作——《爱莲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在正式进入文章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特别喜爱的一种花?为什么喜欢它呢?(停顿,等待学生回答)很好,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花,并且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那么,周敦颐在他的《爱莲说》中,又是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周敦颐。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他因筑室濂溪,后人遂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的人品高尚,胸怀洒落,常以仙翁自许。他是中国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丰富,包括《太极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南康军任行政长官时所作。南康军在今天江西的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域的一种。周敦颐在南康军任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关崖的一侧挖池种莲,名字叫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于是周敦颐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二、文章结构与内容解析
(一)文章开头:提出主题,引发思考
我们先来一起看看文章的开头部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提出了文章的主题——花。周敦颐指出,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这为后文的展开奠定了基调,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在众多可爱的花中,作者究竟喜爱哪一种呢?
(二)文章主体:描绘莲花,抒发情感
接下来,我们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周敦颐开始具体描绘他喜爱的莲花,并抒发自己的情感。“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里,周敦颐先提到了晋代的陶渊明独爱菊花,唐代的世人甚爱牡丹,然后话锋一转,表明自己独爱莲花。他描绘了莲花的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以及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些描绘生动而逼真,将莲花的美丽和高洁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周敦颐也借莲花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他通过赞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表达了自己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的决心。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象征着他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的品格。而莲花的香远益清,则暗喻了他的美名远扬。
(三)文章结尾:对比衬托,深化主题
最后,我们来看看文章的结尾部分。“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里,周敦颐将菊花、牡丹和莲花进行了对比,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他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代表着一种避世隐居的生活态度;牡丹则是花中的富贵者,代表着一种追求功名富贵的生活态度;而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代表着一种高洁、正直、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通过对比,周敦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3《卖油翁》(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14《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15《青春之光》(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16《有为有不为》(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17-1《陋室铭》(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18《井冈翠竹》(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19《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20-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20-2《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21-1《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21-2《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21-3《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21-4《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21-5《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 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docx
最近下载
- 《匆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 8《匆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高校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专题报告.docx
- 高校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实施方案.docx
- 2025年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电厂灰库清灰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HG_T 2580-2022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docx VIP
- 8《匆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生态修复与退化土地治理创新方法.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