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荷塘月色》备课资料:在朱自清故居(散文)
在朱自清故居(散文)
――心灵的宏大才能有作品的宏大
我在扬州是坐人力三轮车来朱自清故居的。在扬州老城的巷道里,虽然打的士去朱自清的故居特别便利,但是车要进入这样的小巷道,那也是很不简单,因为扬州的小街小巷太小,没有留下让出租车和小汽车能去的路。小小的巷道里,有人骑着自行车,有人骑着电动轻骑摩托车在巷道里穿梭,上下学的学生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走进巷道。我在这条叫安东巷的小巷里走过,朝巷里两边人家望去,可看到院里的人在洗衣做饭,这种日常的生活镜头和生活细微环节在我眼前出现,把我突然带到了朱先生的美妙文章意境中,又从这种意境中回到柴米油盐的现实世界。
杨州的小巷是水乡的小巷,这种特色让人能想象诞生活的细腻与平淡,由此想起了一种悠然与安静。跨入朱自清的故居,同样的感觉让人心里多了一种安祥,灵魂有了一种着落。院子里是清洁干净的,保持着完好的古代建筑风格和基本的房屋结构。这里属省一级的文物爱护对象,全由政府来管理。据朱自清故居的管理人员介绍,朱自清的子女没有在这里居住,他们在美国或者北京,朱自清的故居现由扬州市政府统一管理,售门票对外开放,供人们参观。
在朱自清的故居,我首先参观了朱先生的书房和休息的卧房,那些保存完好的桌椅床具依旧现存,故居院落里的那种总体布局,很有南方民宅清秀的特色,四方的庭院里种有一棵小树,房前整齐,院内干干净净,这样的民宅小院和我在绍兴秋瑾烈士故居看到的有相像之处。
在朱先生的故居,因是中午,院里没有一个人,门房售票大爷端一碗饭在吃。在这静静的院落,我辗转停留了约一个小时。我除了看朱先生留下的那些文物书籍外,还看了他的生平简介以及一些我过去不知道的他的有关故事。我在这里作静静的思索,在他的桌前体验朱先生说得关于写文章要“感受自己”的那种意境。在朱自清故居这样的环境中,我不由得回忆起我曾经住过的地方,回忆了我多年来业余写作的状况,那是在一种奔波的状况下坚持和生活的过程。我无法和朱先生同日而语一起比较,但是,在我的生活里,奔波二字总是存在,生活须要我时刻不断调整自己。
朱自清是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他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早年,他不仅主动参与文学社团活动,创办了文学刊物,扶持文学青年,而且主动投入创作,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精致华章。他的诗作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和对美的向往。他的散文风格朴实、严密、清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而著称,《荷塘月色》、《背影》已经作为典范之作收入大中学教材。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梅州(今东海县)的一个小官吏家庭。原名自华,号实秋。自华的名字取自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号实秋的意思一是补命中缺火,二是期望春华秋实。
朱自清5岁时随家迁扬州,在扬州生活了14年。古城扬州的绚丽和文化陶冶了他的情操,激发了他对文学深厚的爱好。1901年他随全家迁居扬州邵柏镇。1903年移居城内,先后在天宁门街,弥陀巷,南皮士街,琼花关街及安乐巷等居住。1916年秋天,朱自清考入北大预科,他当时经济困难,为了勉励自己不同流合污,借用韩非子“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诗句改名自清,号佩弦,意在发愤图强。
朱自清在扬州与武中谦完婚,婚后夫妻感情甚笃,后来他以此为原型创作了小说《笑的历史》来证明自己婚姻的价值。1929年妻肺病死后,他写了《给亡妇》,1932年续弦陈竹隐。
朱自清始终以爱国著称,1927年夏天,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朱自清感到苦闷忧愁,一天晚上,他独自来到月下荷塘思索找寻自我的人格志向,写下了传世佳作《荷塘月色》。1928年他的第一本纯散文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他在序里提出了“意在表现自己”的现代散文观念。
朱自清是闻名的学者和散文家,他长期在清华高校担当教授,不仅在古典文学领域有广泛的探讨,而且对汉字汉语法、诗歌评论、小说、歌谣均涉猎。1931元8月至1932年7月,他在旅欧时写下了《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两本游记。1924年在工作之余巡游温州,写下了《绿》收入诗文集《踪迹》里。1925年,他接到父亲的来信,忆想起了父亲的感情,写下了散文《背影》这部感情之作。1929年,他在清华讲授了新课程《中国新文学探讨》《中国歌谣》,较早地开展了我国民间文学探讨和搜集。1935年8月与郑振铎、巴金等编写《文学季刊》。抗战的1937年7月7日夜,他挥笔疾书“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署名右边加了一句“时远处有炮声”后,跋山涉水,步行入滇,到西南联大任教。他经受了颠沛流离的苦难,目睹了民不聊生、政府腐败的现实,在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时,仍旧拒绝美国救济。有诗曰“执手相看太瘦生,少年意气比烟轻,教鞭画笔为糊口,能值几钱世上名”。他得知闻一多被害,义愤填膺,写诗“你是一团火”,“烧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