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话《竹石》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竹石》,
我把教学目标定在: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能够联系注释以及
工具书读懂诗意;3、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从而激励自己不畏艰险,
勇往直前。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
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
一、导课激趣是前提
对于一首古诗,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如
果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则学生很难会去学习它。为了能够调动学生
学习《竹石》的兴趣,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
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
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话说说
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
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
生:竹子小的时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
1
小结: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了
解的。
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竹子是比较了解的,组织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
链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竹石》兴趣。
二、理解词句是关键
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竹石》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
读通、读懂诗句。我让学生悟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
悟读。在一首古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
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
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如咬定、破岩、
还、任尔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发情趣是目的
学生通过悟读,真切感受到岩竹的精神坚强、有毅力,刚强不屈。
请看部分学生的情趣产生过程:
生甲: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
有半点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
力。一个咬字可以看出郑燮已经把竹子不当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
子已经当作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一个破字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
2
它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还依然挺立着,可见竹子多么坚强。
生丙:我还有补充,一个破写出了山上的岩石随时都有可能倒塌,
竹子随时都有可能遇到生命危险,但它还是乐呵呵地生活着,你说坚
强不坚强
生丁:千磨万击还坚劲可以看出竹子已经经历很多很多的磨难,
一个还字说明竹子没有被困难压倒。
生戊:任尔一词也说明竹子不怕艰难险阻。可见竹子刚强不屈。
感受:学生通过读读、议议、再读读、再议议对岩竹那种伟大的
坚强性格感悟得非常透彻了。因而对竹子的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
四、训练朗读是重点
小学生学古诗,我的观点要引导学生多读,要在读中做文章。因
为,只有让学生反复读,才能引导学生反复与文本接触,才能引导学
生反复地感悟文本。学生感悟文本次数量的增多,必然为达到质的改
变。这个质变是学生通过阅读自然而然获得的。我采用五读:一是范
读,老师有表情地先读一遍,引发兴趣;二是自读,引导学生读准字
音,体会节奏;三是细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等自主感悟;四是指名
学生读,引导学生将竹子的顽强性格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
五是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通过这样反复地
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3
五、引导链接是延伸
学生通过学习,对竹子的精神有很深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表示:
我们要像竹子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怕困难,不畏艰险。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链接。我是引导学生与日记、周记链接。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