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急诊创伤中心脑外伤急救医学查房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2025年的急诊创伤中心,看着墙上“时间就是脑”的红色标语,我总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17岁的小航被推进抢救室时,头盔裂成两半,鼻腔里还渗着血,监护仪上的心率飙到130次/分,GCS评分只有6分。那天我们团队熬了48小时,最终把他从脑疝边缘拉了回来。这样的故事,在急诊创伤中心每天都在上演。
脑外伤,这个占全身创伤20%、致死率却高达30%-50%的“沉默杀手”,始终是急诊急救的核心挑战。据2024年国家创伤数据库统计,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导致的脑外伤患者超500万,其中30%需紧急手术,而黄金救治时间仅4-6小时。这4小时里,从急诊分诊到CT检查,从脱水降颅压到手术准备,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像精密仪器的齿轮,容不得半分误差。
前言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病例。通过复盘、评估、干预到康复的全流程,希望能为大家提炼出脑外伤急救护理的“关键密码”。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先带大家回到2025年3月12日的下午。14:30,急救车鸣笛驶入,推床旁跟着一位哭红眼睛的中年女性——患者王某,45岁,男性,建筑工人,主因“车祸致头部撞击方向盘后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
受伤经过:12:30驾驶摩托车与轿车相撞,头部直接撞击轿车前保险杠,未佩戴头盔,现场昏迷,呼之不应,伴呕吐胃内容物1次(非喷射性),急救车40分钟后到达现场,途中给予开放气道、心电监护,测得BP155/95mmHg,HR110次/分,R20次/分,SpO?92%(未吸氧)。
入院时体征:深昏迷状态,GCS评分8分(E2睁眼-刺痛睁眼,V2语言-无法发音,M4运动-刺痛肢体回缩);双侧瞳孔不等大(左3mm,右4m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颞部头皮血肿约5cm×4cm,局部皮肤挫裂伤渗血;颈抵抗(+),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巴氏征(+)。
病例介绍辅助检查:急诊头颅CT(14:45完成)提示:左侧颞叶脑挫裂伤(3cm×4cm混杂密度影),左侧硬膜下血肿(厚度约1.2cm),中线结构右移1.0cm,环池受压变窄;血常规:Hb125g/L(稍低,考虑头皮出血),PLT180×10?/L;凝血功能:PT13秒(正常),D-二聚体0.8μg/ml(轻度升高);电解质:K?3.5mmol/L(临界低值),Na?138mmol/L(正常)。
初步诊断:1.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左侧颞叶脑挫裂伤、左侧急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前期);2.头皮挫裂伤;3.低钾血症(轻度)。
病例介绍入院后处理:14:50开放两路静脉(右肘正中静脉20G、左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快速输注0.9%氯化钠500ml;15:00静推20%甘露醇250ml(0.75g/kg);15:10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SIMV,潮气量450ml,氧浓度50%);15:30急送手术室行“左侧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共清除血肿约60ml,术后带气管插管返回ICU。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拿到这样一份病例,护理评估必须“快、准、全”。我常跟年轻护士说:“评估不是记数据,是用眼睛‘扫描’患者的生命状态,用脑子‘翻译’异常体征背后的病理机制。”
意识状态评估——脑损伤程度的“晴雨表”患者入院时GCS评分8分,属于重型脑损伤(GCS3-8分)。但更关键的是动态观察:从急诊到术前1小时内,患者刺痛肢体反应从回缩(M4)变为伸直(M2),这是典型的“去大脑强直”,提示脑干受压加重,脑疝风险升级。我们每10分钟评估一次GCS,用记号笔在病历旁画“时间-评分”曲线,这种直观的变化比任何仪器都能快速预警病情恶化。
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的“间接窗口”患者入院时BP155/95mmHg(Cushing反应:高血压、缓脉、呼吸抑制),HR110次/分(未达缓脉标准,可能因疼痛或应激),R20次/分(规则但浅快)。这里有个细节:当甘露醇输注30分钟后,BP降至135/85mmHg,HR升至120次/分——这不是“病情好转”,而是脱水后血容量相对不足的代偿,需要结合中心静脉压(CVP)调整补液速度(本例CVP8cmH?O,属正常范围,未额外补液)。
3.瞳孔与神经体征——脑疝的“前哨信号”
入院时双侧瞳孔不等大
文档评论(0)